
亦作“ 麗正書院 ”。又稱集賢殿書院。 唐 始置,為中央掌管刊輯、校理經籍,搜羅遺逸圖書,承旨撰集文章的機構。《新唐書·百官志二》:“﹝ 開元 ﹞六年,乾元院更號麗正脩書院……十二年, 東都 明福門 外亦置麗正書院。十三年,改麗正脩書院為集賢殿書院。” 宋 戴埴 《鼠璞》卷上:“今行在内南門名曰 麗正 。本取重離麗正之義。然麗正乃 唐 集賢院名, 張説 謂麗正乃禮樂之司。麗正書院, 開元 五年建,十三年改為集賢院。”亦省稱“ 麗正 ”。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聖上崇儒重德,親自講論,刊校圖書,詳延學者,今之麗正,即是聖主禮樂之司。” 唐 馮贽 《雲仙雜記·文享媚香無忝》:“ 張説 擕麗正文章謁友生時,正行宮中,媚香號化樓臺,友生焚以待 説 。”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惟麗正圖書之府,盛 開元 禮樂之司。”
麗正修書院是唐代設立的官方機構,主要承擔文獻整理與學術研究職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麗正修書院是唐代重要的文化管理機構,标志着官方書院制度的開端,後發展為集賢殿書院,對唐代文獻整理與學術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其性質與宋代以降的教育型書院有本質區别。
《麗正修書院》是一個由五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麗正修書院》的拆分部首為:丿(piě,排名第一)、冖(mì,排名第二)、⺡(水,排名第八十四)、⺮(竹,排名第一百十七)、②(兩點水,排名第一百二十三)。整個詞語共有十一筆。
《麗正修書院》這個詞語主要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它是指一所以修身立德為根本,注重文化修養和精神追求的學院或書院。它代表了一種崇尚學習和道德規範的價值觀。
在繁體字中,麗正修書院的寫法保持基本不變。
在古時候,書寫漢字的方式有所不同。麗正修書院的古代寫法為「麗正修書院」。其中,「麗」是「麗」的古代形式。
1. 他從小就在麗正修書院裡學習,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2. 我們今天參觀了一所麗正修書院,受益匪淺。
與《麗正修書院》相關的組詞包括:學院、書院、修身、修正、立德等。
與《麗正修書院》意義相近的詞語有:文化學院、道德修養中心、德育培訓學校等。
與《麗正修書院》意義相反的詞語有:低俗之地、道德敗壞的場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