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摯切直。《魏書·儒林傳·刁沖》:“ 延昌 中, 世宗 舅司徒 高肇 擅恣威權, 沖 乃抗表極言其事,辭旨懇直,文義忠憤。”
“懇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言辭真誠直率、态度真摯坦誠,毫無虛僞或做作。由“懇”(真誠懇切)和“直”(直率坦誠)兩字組成,強調語言和态度的雙重真誠。
結構與詞性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在表達意見或情感時的真摯态度,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例如:“他言辭懇直,打動了在場所有人”。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魏書·儒林傳·刁沖》,描述北魏時期學者刁沖上書直谏的典故:“辭旨懇直,文義忠憤”,體現其直言不諱的品格()。
近義詞與關聯詞
類似表達包括“懇切”“坦誠”“直率”等,但“懇直”更強調真誠與直率的結合。
懇直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真誠、坦率、直率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辭真實直接,不做作或含糊其辭。
懇直的部首是心,共有11個筆畫。
懇直是由簡體漢字組成的詞語,繁體字為懇直。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懇直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1. 他對朋友一向懇直,從不說謊。
2. 這份報告雖然直率,但内容懇直。
組詞:懇求、直言、坦誠、直接
近義詞:真誠、坦白、直言不諱
反義詞:虛僞、做作、含糊其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