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收攝的意思、收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收攝的解釋

(1).收捕。《三國志·魏志·國淵傳》:“收攝案問,具得情理。”

(2).猶管束。《南史·侯安都傳》:“部下将帥,多不遵法度,檢問收攝,則奔歸 安都 。”《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六年》:“ 柔然 紇升蓋可汗 先不設備,民畜滿野,驚怖散去,莫相收攝。”

(3).勾取。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中霤神》:“﹝餘﹞見其莊僕 陳青 者,睡中多為陰府驅令收攝死者魂。”

(4).收聚。《花月痕》第七回:“此自是上牀時胡思亂想所緻,便自收攝精神,掃除思慮,就也安然睡着了。” 茅盾 《動搖》五:“ 方羅蘭 勉強收攝了精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收攝”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延伸,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收捕
    指逮捕、捉拿。例如《三國志·魏志·國淵傳》記載:“收攝案問,具得情理。”

  2. 管束
    表示約束、控制。如《南史·侯安都傳》提到:“部下将帥,多不遵法度,檢問收攝。”

  3. 勾取
    指通過某種方式獲取,常見于描述陰司勾魂等超自然場景。例如宋代何薳《春渚紀聞》記載:“睡中多為陰府驅令收攝死者魂。”

  4. 收聚
    意為聚集、收斂。如例句:“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二、引申用法

在佛教金剛乘(密宗)中,“收攝”被賦予更深層的修行含義,指通過脈、輪、氣、明點等身體層面的修持,達到心身合一的境界。這一用法強調身體與心的協同作用,超越普通“管束”的範疇。


三、語境示例

若需進一步了解宗教或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收攝

“收攝”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收”是一個動詞,第二個字“攝”是一個動賓短語。

“收”字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6。它是由“方”、“攵”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拼音是shōu。

“攝”字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13。它是由“攵”、“十”、“手”三個部首組成的。它的拼音是shè。

《收攝》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古文最常用于國策、官場方面。它可以指代政府或者領導者對某種情況或事務的控制和管理。

對應的繁體字是「収攝」。

在古時候,「攝」字有兩種常見的寫法。在甲骨文中,它的形狀是一個手在推動一個十字标志。在金文中,它的形狀則是一個手按住一個帶有角狀物體的物品。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領導者需要對市場進行收攝,以确保經濟的穩定發展。

2. 政府應該加強對公共資源的收攝,以保障人民的利益。

一些與“收攝”相關的詞語有:

1. 收拾:清理整理,使之井井有條。

2. 管理:對某種事務進行組織、控制和處理。

3. 控制:通過管理和操縱,使某種事物或情況遵循特定的規則或指導。

與“收攝”相反的詞語有:

1. 散漫:無組織、無紀律,事物或情況雜亂無章。

2. 失控:無法被管理或控制,可能導緻混亂或危險的情況。

總結來說,“收攝”是一個古代漢字詞組,原指政府或領導者對某種事務的控制和管理。它的部首分别是手,因此它與手的動作和掌控相關。通過與其他詞語的搭配和對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