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天災。《公羊傳·襄公九年》“春, 宋 火” 唐 徐彥 疏:“《春秋》之義,不記人火,火者,皆是天害也。”
“天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天害”指天災,即由自然因素引發的災害,如火災、洪水、地震等。該詞最早見于《公羊傳·襄公九年》的注釋,唐代學者徐彥在疏解中提到:“《春秋》之義,不記人火,火者,皆是天害也”,強調自然火災屬于“天害”範疇。
需注意與“傷天害理”“喪天害理”等成語區分。後者強調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如例句“傷天害理的事情”),而“天害”僅指自然災難。
現代漢語中,“天害”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天災”替代。但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仍可能遇到此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公羊傳》相關注釋或漢典等工具書。
天害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意思是指自然災害或自然界的破壞和危害。天害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天”和“害”。
“天”是常見的漢字部首之一,表示與天空、自然、天命等相關的含義。它的筆畫數是4畫。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稍有不同,漢字書寫中的古代形式通常是一個簡化的形狀,與現代形式略有差異。
“害”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表示危害、破壞等意思。它的筆畫數是8畫。
由于“天害”這個詞的來曆并沒有具體的記載,因此無法确定它的确切來源。
在繁體字中,“天害”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天”字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其形狀更加接近于兩個“一”字疊加在一起,上方的一橫表示天空。
以下是一些關于“天害”的例句:
與“天害”相關的組詞有“天災”、“天罰”等。
與“天害”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自然災害”、“天災人禍”。
與“天害”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一個明确的對應詞,但可以使用“天佑”來表示自然的祝福、保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