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明 諸朝皇室直轄的莊田。 唐 代 九成宮 、 長春6*宮 、 太清宮 、 華清宮 均有莊田。 明 代有 仁壽宮莊 、 未央宮莊 、 清甯宮莊 等。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宮莊子粒》:“國初,民屯田地一例徵銀當差,别無宮莊。歷朝以來,各府州縣沒官田地漸多,奉旨徵銀濟邊,而以其餘繫之進宮項下,備不時撥給賞地之用。宮莊之名始此。”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一章:“宮内宮外的各項恩賞和宮中酒宴之費,估計得花銷三、四萬銀子,對皇上隻敢說兩萬銀子,不足之數由她私自拿出一部分,管宮莊的太監頭子孝敬一部分。”參見“ 皇莊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宮莊漢語 快速查詢。
“宮莊”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地理信息綜合理解:
曆史概念(皇室直轄莊田)
指唐、明等朝代由皇室直接管轄的莊園,主要用于農業生産以供給宮廷需求。
地理名稱(現代村莊)
特指山東省巨野縣董官屯鎮的宮李王徐莊,以傳統手工藝“蘆葦涼席”聞名。當地順口溜“宮莊的席”即描述其特色産業,兼具實用與民俗文化價值。
引申含義(豪華住宅的比喻)
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宮殿與莊園的結合體”,象征富麗堂皇的居所,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形容權貴階層的宅邸。
注意:曆史與地理含義需嚴格區分,前者為古代經濟制度,後者為現代具體村落。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宛署雜記》等古籍記載,或查詢山東省地方志了解村莊詳情。
宮莊是一個詞語,指的是皇室或貴族居住的宮殿和莊園。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宮”和“莊”。
宮莊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宀(mián)和廣(guǎng),宮莊的總筆畫為12畫。
宮莊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小宛》中,用來描繪宮殿和莊園的景色。後來逐漸被用來指代皇室或貴族的居所。
宮莊的繁體字為「宮莊」。
在古代,宮莊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宮莊”。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宮莊的寫法逐漸統一為現在的形式。
1. 皇帝居住在金碧輝煌的宮莊中。
2. 這座宮莊占地廣闊,環境優美。
宮莊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比如:宮莊佳麗、宮莊風光等。
宮莊的近義詞包括皇宮、禦府、行宮等。
宮莊的反義詞包括農莊、平民居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