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清的意思、肅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清的解釋

(1) [get rid of;eradicate]∶完全清除

肅清貪污

(2) [peace and tranquility]∶清平;太平

八方肅清,上下無事

(3) [desolate]∶冷清

冬夜肅清

詳細解釋

(1).猶清平。多指國家、社會安定太平,法紀嚴明。《漢書·韋賢傳》:“王朝肅清,唯俊之庭,顧瞻餘躬,懼穢此征。”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二州肅清,四邦鹹舉。”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禦史府君墓版》:“初公元兄以純深之行,端直之德,名聞於天下,官至侍禦史;持斧登朝,憲章肅清。” 明 宋濂 《鄒氏複姓孫氏序》:“ 大明 受命,四海肅清。”

(2).謂完全削平。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晧書》:“師不踰時, 梁 益 肅清;使竊號之雄,稽顙降闕。”《北齊書·王紘傳》:“天下皆當肅清,豈直僞 陳 而已。” 元 高文秀 《襄陽會》第二折:“若不是 漢 三傑盡力扶持,怎能彀展封疆肅清海内?”

(3).猶整頓。《通典·職官十五》:“ 開元 元年,改 雍州 為 京兆府 ,置牧如故,掌宣風導俗,肅清所部。”《元典章·禮部四·儒學》:“吏民往往不循禮法,輕犯憲章,深不副朝廷肅清風俗,宣明教化之意。”

(4).指清掃。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皇都品彙》:“迓一元之來復,慶萬物以更新,灑掃庭除,肅清家廟。” 徐遲 《精神分析》:“馬路是這樣被打掃更是這樣被肅清的。”

(5).謂徹底清除壞人、壞事、壞思想等。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臣昨治 濟南 ,最為煩劇,野有羣行之盜,裡多武斷之豪,馴緻肅清,始熄兇殘之害。” 清 黃軒祖 《遊梁瑣記·内黃大盜》:“ 大名 素稱逋藪,民情強悍,與 内黃 毘連,凡盜案出,恒彼此為竄逃。年終兩省會剿一次,為肅清之計。” 毛6*6*《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八:“我們應當在自己内部肅清一切軟弱無能的思想。”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八章:“ 鄭小蔫 告訴 小鋼炮 ,後續部隊已經進來,正在肅清殘敵。”

(6).形容天氣明朗高爽。 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 劉禹錫 《始聞秋風》詩:“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7).猶冷靜;冷清。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六:“閑夜肅清,朗月照軒。” 晉 潘嶽 《******賦》:“奉靈坐兮肅清,愬空宇兮曠朗。”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嶽<述哀>》:“殯宮已肅清,松柏轉蕭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肅清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肅清”是一個漢語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徹底清除或消滅某種不良現象、敵對勢力或隱患,強調不留殘餘。例如:“肅清貪污腐敗”“肅清封建餘毒”。

二、詳細解析

  1. 曆史起源
    最早見于明代楊慎《封神演義》,描述商周封神大戰中清除妖魔鬼怪的過程,後演變為廣泛使用的軍事、政治術語。

  2. 多義項擴展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肅清的意思

肅清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指清除、根除或消除某種不良、不正常的事物。它常用來形容以強力手段、徹底方式清除或鏟除社會、組織或個人中的某些不良現象、勢力或勢頭。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肅清的部首為⺮(zhú)并擁有11個筆畫。

來源

肅清一詞在文獻中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漢書·律曆志上》中有一條注釋,“肅,折也,斯其末也,清除也。”從字義可看出,肅清一詞可視為把不良、不正常的事物“折斷末梢”,以達到“清除”的效果。

繁體

肅清的繁體字為肅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漢字時,肅清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在古鐘鼎文中,肅清的字形為“肅”。在金文中,肅清的寫法為“肅”字的古文形式。在篆書中,肅清的形狀發生了變化,變為了“肅”字的現代形式。

例句

1. 為了肅清國内的恐怖勢力,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嚴厲的措施。

2. 這部紀錄片揭示了曆史上一場肅清行動的真相。

組詞

肅清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為新詞,如:肅清罪犯、肅清落後、肅清非法組織等。

近義詞

消除、根除、鏟除,這些詞語在一定程度上與肅清意思相近。

反義詞

滋生、擴散、蔓延等詞語與肅清意思相反,意指産生、發展或傳播某種不良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