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後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 清 洪昇 《長生殿·罵賊》:“縱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難劖。” 勇立 《論排外不宜有形迹》:“排以形迹者不然,其對外也,深閉固拒,視若仇讎,苟為力之所能及,雖寝皮食肉,亦若不以為過。”
(2).借指勇武的行為或精神。 金 元好問 《射虎》詩:“寝皮食肉男兒事,未分書生袖手閒。”
“寝皮食肉”是一個多義成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釋義
該成語有兩種主要解釋:
出處溯源
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原指對仇敵的憎恨,後衍生出兩種含義。
形容仇恨
形容勇武
感情色彩
常見誤用
部分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貪圖享樂”,此為錯誤釋義,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左傳》原文及金代元好問的詩作。
《寝皮食肉》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以食物為享受以及以舒適的環境為樂趣。
《寝皮食肉》的拆分部首是寸、白、食,總共有12個筆畫。
《寝皮食肉》的源于《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茞。”這句話中的“田園将蕪胡不歸”指的就是“寝皮食肉”的意思。
《寝皮食肉》的繁體寫法為「寢皮食肉」。
在古時候,「寝皮食肉」的寫法為「寢皮食肉」。
他過着富有而奢侈的生活,整日隻顧寝皮食肉,對于其他人的困境毫不關心。
寝食(指生活基本的吃喝),皮食(指享受精美的飲食),食肉(指食用肉類)。
近義詞:深居簡出、盡享人生。
反義詞:戰戰兢兢、疲于奔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