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pudent;frivolous] 輕薄;輕佻
(1).刻薄,不厚道。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吳通玄 ﹞故與 贄 同職,姦巧佻薄,與 贄 不相能。”
(2).輕浮淺薄。《新唐書·鄭覃傳》:“﹝ 覃 ﹞不喜文辭,病進士浮誇,建廢其科……又言‘文人多佻薄’。”
佻薄(tiāo b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分别指向行為品性與文風特質,具體釋義如下:
指人舉止輕佻、浮薄,缺乏穩重與修養。
例證:
《楚辭·離騷》東漢王逸注:“佻,輕也。”形容言行輕率淺薄,如“為人佻薄,不拘禮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輕佻;不莊重。”
指詩文或言辭風格輕浮淺薄,缺乏深刻内涵。
例證:
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評某些作品“佻薄無骨力”,強調文風應避免浮華。
《漢語大詞典》釋為:“輕佻浮淺。”多用于批評文學創作或藝術表達的膚淺傾向。
釋義鍊接:http://www.hydcd.com(需查詢“佻薄”詞條)
官方釋義平台:https://www.cp.com.cn
引證王逸注《楚辭》及曆代用例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工具書核實詳細例證。)
“佻薄”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tiāo bó,主要含義為輕浮淺薄、不自重,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不夠莊重或缺乏責任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人的行為或性格輕薄、輕佻,帶有不嚴肅、不踏實之意。例如:“文人多佻薄”(《新唐書·鄭珣瑜傳》),或“行為佻薄”。
出處與文獻用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包括:佻達、輕薄、輕佻;反義詞則需結合語境,如“莊重”“穩重”等。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批評性語境,描述人缺乏責任感或言行不穩重。例如:“作品格調的高下……讓人看出莊重與佻薄的分野”。
補充說明
該詞帶有一定貶義,使用時需注意場合,避免誤用為中性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演變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新唐書》相關條目。
阿母安頓安樂半腰包租八辔冰消參耦昌仆産業資本抄稿乘鸨誠志次輔大腦兜底斷瓦殘垣敦請繁詭分均伏閤幹掉高情高選詭巧咳首皇太後歡門畫鄣帍裱火傳火眼架挂結加趺坐敬同進麾噤口積沙成灘九百計值蠲瘠坑壍連綿離不開麗好鄰菌内徑情同一家潤滋滋沙人食邑頭昏團總支土老財微疾悟明鮮鲙小注瞎子摸魚新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