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壺的意思、箪壺的詳細解釋
箪壺的解釋
見“ 簞食壺漿 ”。
詞語分解
- 箪的解釋 箪 (簞) ā 古代盛飯的圓竹器:箪食(?)壺漿(形容勞軍)。箪食(?)瓢飲(喻生活貧苦;亦指安貧樂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壺的解釋 壺 (壺) ú 陶瓷或金屬制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茶壺。酒壺。噴壺。油壺。 像壺的形狀或出水狀态的東西:壺鈴(舉重輔助器械之一,形狀像水壺)。 姓。 筆畫數:; 部首:士;
網絡擴展解釋
“箪壺”是“箪食壺漿”的簡寫形式,其核心含義源自古代百姓用容器盛放食物歡迎軍隊的典故,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詞本義
- 箪:指古代圓形竹制盛飯器皿,可容約3升糧食,常見于先秦文獻,如《孟子·告子上》提到“一箪食,一豆羹”。
- 壺:此處特指盛裝湯水的容器,與“箪”形成并列,共同表達百姓犒勞軍隊的舉動。
二、典故出處
該詞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壺漿以迎王師”,描述百姓用箪裝飯、用壺盛湯迎接擁護的軍隊,體現軍民親厚關系。
三、引申含義
後演變為成語“箪食壺漿”,比喻群衆自發以食物慰勞軍隊或表達熱烈歡迎,如《三國志》中“百姓箪食壺漿以迎将軍”即用此意。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叙述或文學描寫,強調民心所向。例如:“抗戰時期,民衆箪食壺漿支援前線,展現民族凝聚力。”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箪壺”,建議以完整成語“箪食壺漿”表達更準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箪壺,是一個漢字詞語,在文言文中常用來描述容器。拆分部首可以分為竹部和壺部。它的筆畫數為15畫。《說文解字》将箪壺解釋為“小竹貢器,勺底如箪,柄如壺。取質同文。”來自于禮器名稱,用于盛放食物或飲品的容器。在繁體字中,箪壺的寫法為簞壺。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如“箪”字的下方用了單點畫,而現代漢字寫法不再使用該畫法。
例句:
1. 他将酒倒滿箪壺,貼心地為客人倒上一杯。
2. 她将箪壺裡的食物分給了饑餓的孩子們。
組詞:
搬箪豆
百箪一源
箪食瓢泉
近義詞:
器皿
容器
反義詞:
傾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