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刑的意思、外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刑的解釋

施于身體表面的刑罰。《莊子·列禦寇》:“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内刑者,動與過也。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内刑者,陰陽食之。”參見“ 内刑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刑”一詞的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外刑”指施于身體表面的刑罰,與“内刑”(指精神或心理層面的懲罰)形成對比。該詞最早出自《莊子·列禦寇》,原文提到“為外刑者,金與木也”,即以金屬(如刀鋸)和木制刑具(如棍棒)施加體罰。

  2. 出處與上下文
    《莊子·列禦寇》中通過“外刑”與“内刑”的對比,探讨了刑罰對人内外的影響:“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内刑者,陰陽食之。”意指身體受刑者被刑具懲治,而精神受刑者則被内在矛盾消耗。

  3. 文學引用
    唐代柳宗元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中寫道“内誨于家,外刑于邦”,此處“外刑”引申為對外部行為的規範與懲戒。

  4. 現代釋義擴展
    除字面意義外,“外刑”也用于比喻對公開行為的約束或懲罰,如宋代楊萬裡詩句“君欲問淋疾,便是法外刑”,暗示超出常規的嚴厲懲治。

  5. 注意事項
    需注意該詞屬于古漢語範疇,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獻解讀或特定語境。其反義詞“内刑”指内在的自我譴責或精神壓力,兩者共同構成古代對“懲戒”的二元劃分。

以上解釋綜合了《莊子》原典、詩詞引用及詞典釋義,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學術讨論,可參考《莊子》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刑

外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外和刑。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的部首是⺼,在《康熙字典》中,外的總筆畫數是5。

刑的部首是刀,總筆畫數為2。

來源

外刑這個詞源于古代對待罪犯的刑罰方式,指的是将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控制他們的身體自由。

繁體

在繁體中文中,外刑的寫法為「外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外刑的寫法略有不同,外寫作「儰」,刑寫作「形」。

例句

1. 在古代,外刑是一種常見的刑罰方式。

2. 四百年前流放到島上的罪犯經曆了嚴酷的外刑。

組詞

1. 内刑

2. 戶刑

3. 谳刑

近義詞

1. 流放

2. 流刑

3. 流亡

反義詞

1. 釋放

2. 赦免

3. 釋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