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葩的意思、芬葩的詳細解釋
芬葩的解釋
(1).香花。 三國 魏 曹丕 《淪海賦》:“振緑葉以葳蕤,吐芬葩而揚榮。”
(2).盛美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七:“妖冶閒都子,煥燿何芬葩。” 晉 張華 《輕薄篇》:“賓從煥絡繹,侍禦何芬葩。” 唐 李翺 《祭楊仆射文》:“知足告休,頤養於家,子為侍郎,光曜芬葩。”
詞語分解
- 芬的解釋 芬 ē 花草的香氣:芬芳。清芬。芬香。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葩的解釋 葩 ā 花,引申為華美:葩華(花)。奇葩異草。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芬葩,是一個具有典雅韻味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芬葩”由“芬”與“葩”兩個語素構成:
- 芬:指香氣、芬芳,常形容花草的香味。
- 葩:指花朵、花,特指華麗或美麗的花。
- 合義:形容花草繁盛豔麗,香氣濃郁的樣子。核心意義在于描繪花朵盛開時既美麗又芬芳的狀态,常帶有贊美其繁茂與美好的意味。
二、詞源與典籍出處
該詞源遠流長,多見于古代典籍與文學作品:
- 漢賦中的運用:漢代文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描繪上林苑景象時寫道:“芬葩翕習,緣阿被湄。” 此句生動展現了花草沿着山坡水邊繁茂生長、香氣四溢的景象。
- 《文選》收錄:作為重要的文學總集,《文選》收錄了包含“芬葩”一詞的作品(如前述《西京賦》),使其成為經典書面語詞彙。
三、詞義引申與用法特點
- 描繪對象:主要用于形容自然界的植物花卉,強調其視覺上的繁盛華麗(葩)與嗅覺上的芬芳馥郁(芬)。
- 修辭效果: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和贊美意味,常用于詩詞歌賦等韻文或典雅的散文中,營造優美意境。
- 引申聯想:因其形容美好事物,有時也可隱喻人物(如容顔姣好)或事物(如文采斐然)的出衆與美好,但核心意象仍與花草的繁茂芬芳緊密相連。
四、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芬葩”屬于書面語詞彙,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主要出現在:
- 文學創作(尤其是仿古或追求典雅風格的作品)。
- 對古典文獻的引用或解讀。
- 特定場合(如園林描述、花卉文化介紹)需要典雅表達時。
總結
“芬葩”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典雅詞彙,核心含義是形容花草繁茂豔麗、香氣濃郁的景象,蘊含着對自然之美的欣賞與贊美。其使用帶有較強的文學性和書面語色彩。
參考來源:
張衡《西京賦》,見于《文選》卷第二·賦甲·京都上·張平子西京賦》 - 中華典藏網(可查詢古籍原文)
蕭統編《文選》 - 國學大師網(提供古籍檢索)
《漢語大詞典》 - 漢典(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古代漢語詞典》 - 異體字字典(輔助查詢古漢語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芬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
香花
指芳香的花朵,常用于描繪自然景物。例如:
- 三國魏·曹丕《滄海賦》中“振緑葉以葳蕤,吐芬葩而揚榮”,形容綠葉繁茂、花朵吐露芬芳的景象。
- 唐代李翺《祭楊仆射文》提到“光曜芬葩”,以香花比喻人物的美好品質。
-
盛美貌或繁盛之态
形容事物華麗、繁盛的樣子。例如:
- 晉代張華《輕薄篇》中“侍禦何芬葩”,描述侍從服飾華美、儀态出衆。
- 阮籍《詠懷》詩“煥燿何芬葩”,以芬葩表現光彩奪目的盛景。
二、用法與延伸
- 文學意象:多用于詩詞賦中,兼具視覺(繁盛)與嗅覺(芳香)的雙重美感。
- 發音:讀作fēn pā(部分網頁誤注為“fēn fā”,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三、參考資料
- 權威釋義可參考《漢典》《文選》等古籍,其他詞典如《辭海》、查字典等亦有收錄。
别人正在浏覽...
報答八一勳章褊短閉門合轍部首成話沖年沖天炮楚雀瘅惡單緒大言蹎蹶惰劣浮華賦役感浃革邪反正寡為貴質黃水瘡火稻貨易假黃钺教條淨價矜強進賢屏惡積歲緝探舊疾攬總冷霜嶺南三家力錢罵罵咧咧盲聾憑龜溥儀青祥秋照人民群衆镕匠深壁固壘審的十返數内竦削肅寂恬美跳跳鑽鑽鐵畫托故挖雲文昌帝無慚蕪絕小蓐霞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