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指失去佛性而堕入惡道。《決定藏論》卷上:“若不更生,雲何退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商侶愛戀,情難堪忍,心疑去留,身皆退堕。” 明 李贽 《與李惟清書》:“是以雖生彼,亦有退堕者;以佛又難見,世間俗念又易起,一起世間念即堕矣。”
(2).指退步落後。 宋 葉適 《林伯和墓志銘》:“餘病且老,念昔語 伯和 ,今退堕幾何矣。”
“退堕”是一個具有佛教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在佛教語境中,“退堕”指修行者因失去佛性而堕入惡道,或退失已證得的修行境界。具體表現為:
在非宗教語境中,“退堕”可泛指退步或落後。例如宋代葉適在《林伯和墓志銘》中用“退堕”形容學問或品德的衰退。
佛教修行中,“退堕”被視為重要警示,需通過持續精進(如修持戒定慧)和善知識引導來避免。禅宗更提出“退堕策勵門”,強調在退轉時通過反思與激勵重拾修行信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經典中的具體例證,可參考《大唐西域記》等文獻(來源)。
退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退和堕。
退的部首是辶,總的筆畫數為5;堕的部首是土,總的筆畫數為12。
退的意思是離開、後退,表示遠離或回避某種境況或狀态。
堕的意思是下墜、跌落,表示原來高處的物體或個體落到低處。
《退堕》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出現在《四庫全書》正義集部,意為“回頭改惡從善”。其中,堕用于指自己從錯誤、邪惡的道路上回頭走正義之道。
在繁體字中,退的寫法變為週,表示遠離或回避;堕的寫法變為墮,仍然表示下墜或跌落。
在古時候,退的寫法是辵,表示行走;堕的寫法是土+隹,表示一個人掉落或墜落。
以下是關于“退堕”的例句:
1. 希望他能認識到錯誤并及時退堕。
2. 每個人都有機會從堕落中退堕。
3. 隻有付出真誠的努力,她才能成功地退堕聚光燈下的負面形象。
與“退堕”相關的組詞有:退場、退位、退伍、堕胎、堕落等。
與“退堕”意思相近的詞有:改過自新、悔過自新、改邪歸正等。
與“退堕”意思相反的詞有:堅持原地不動、不悔過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