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月周圍的雲氣。《晉書·天文志》:“ 海西公 太和 四年閏月乙亥,月暈軫,復有白暈貫西北,暈鬥柄三星。” 南朝 陳 徐陵 《關山月》詩之二:“蒼茫縈白暈,蕭瑟帶長風。” 明 孫瑴 《古微書》卷十九:“乘金而王,則日黃中而白暈。”
(2).白内障。《當代》1983年第3期:“打從五十歲起,他那雙眼就過早蒙上一層老年的白暈。”
“白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太陽或月亮周圍因光線折射形成的雲氣光暈。這一釋義源于古代文獻記載,例如:
指晶狀體混濁導緻的視力障礙,現代醫學稱為白内障。其特點包括: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古籍中多指天文現象,而現代口語或醫學文獻中常代指白内障。
白暈(bái yùn)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物體表面出現了由白色光線形成的輝光。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光線強烈或刺目的視覺效果。在文學作品中,白暈還常用來形容特殊的氛圍或景象。
段落2(h2):部首和筆畫白暈的部首是日字旁,表示與太陽或光線相關。它的拆分部首是白字的白部。白暈的總筆畫數為13。
段落3(h2):來源和繁體白暈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并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廣泛使用。它的繁體字寫作「白暈」。
段落4(h2):古時候的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變遷,白暈在古時候被寫作「白暈」。不同字體和書寫風格會對寫法有所差異,但整體上保持了類似的形狀和意義。
段落5(h2):例句1. 太陽的餘輝在大海上形成了一片美麗的白暈。
2. 滑雪場上的燈光在黑夜中閃爍,形成了一道迷人的白暈。
段落6(h2):相關詞彙組詞:白色、暈染、白光
近義詞:光輝、耀眼、炫目
反義詞:黑暗、昏暗、暗淡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