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umbeat] 鼓上的一擊或敲擊聲,亦指管弦樂隊中打擊樂聲部的節拍
(1).舊時夜間擊鼓計時所敲擊的點數。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發各告示》:“每更鼓點,俱要按定,時刻分明,直至黎明攢點。”
(2).打鼓時的音響節奏。 ********* 《時代的鼓手》:“簡短而堅實的句子,就是一聲聲的‘鼓點’。” 趙樹理 《三裡灣·變胡塗為光榮》:“他正評論着 接喜 的手法,忽然聽得鼓點兒變了樣。”
(3).戲曲中鼓闆的節奏,用來指揮其他樂器。
“鼓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區别。以下是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音樂術語
指打擊樂器(尤其是鼓)的敲擊節奏或節拍重音。例如:
戲曲中的作用
在傳統戲曲中,鼓點通過鼓闆的節奏指揮其他樂器,是樂隊演奏的核心參照。
需注意“鼓點”并非僅由鼓發出,而是打擊樂聲部的整體節拍體現。若需進一步了解音樂節奏分析或成語具體用例,可參考搜狗百科(-2)及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鼓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鼓”和“點”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鼓”字的“鼓”部和“點”字的“丶”部。
“鼓點”一詞來源于古代鼓樂。在演奏鼓樂時,演奏者會根據曲調和節奏打出一系列有規律的鼓聲,這些鼓聲就是鼓點。鼓點在音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夠帶動整個樂曲的節奏和氣氛。
“鼓點”一詞在繁體寫法中保持不變,仍然是“鼓點”。
古時候,“鼓點”古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鼓”字的舊字形為“皷”,字形上有個額外的“⺖”偏旁,而“點”字的舊字形為“捵”,字形上也有一個額外的“才”偏旁。這些舊字形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而“鼓”和“點”的現代字形成為了常用字。
例句:
1. 配樂中的鼓點非常明快,讓人不禁跟着節奏一起搖擺。
2. 他用鼓點來指引樂隊的演奏,讓整個演出更加動感十足。
組詞:鼓點舞、鼓點明快、鼓點有力、鼓點鮮明
近義詞:節拍、鼓聲、節奏
反義詞:平淡、缺乏節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