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地的意思、繩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地的解釋

清 代稱以繩為計量單位的土地。《清史稿·食貨志一》:“初設官莊,以近畿民來歸者為莊頭,給繩地,一繩四十二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繩地”是清代用于土地計量的一種單位稱謂,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繩地(拼音:shéng dì)指以“繩”為計量單位的土地。根據《清史稿·食貨志一》記載,清代初期設立官莊時,朝廷将土地分配給歸附的民衆(稱為“莊頭”),規定“一繩四十二畝”。這裡的“繩”既是測量工具,也是土地面積的單位标準。

曆史背景

補充說明

“繩地”屬于曆史專有名詞,現代已不再使用,但在研究清代土地制度或經濟史時可能涉及。其名稱來源于測量土地時使用的繩索工具,體現了古代以實物工具作為計量基準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清代土地制度,可參考《清史稿·食貨志》相關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地

繩地(shéng d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繩”和“地”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繩字的部首是“糸”(纟),總共有8個筆畫;地字的部首是“土”,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繩地一詞的來源暫時無法确定,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與繩子和地面有關。

繁體:繩地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繩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由于該詞的來源不确定,具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無法确定。

例句:他用一根繩地系住了行李。

組詞:繩織、地面、地球

近義詞:繩索、繩子

反義詞:天空、天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