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官。《書·說命下》:“惟説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於庶位。” 孔 傳:“廣招俊乂,使列衆官。” 唐 劉禹錫 《賀赦表》:“求碩畫於庶位,慮遺材於放臣。”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石亨奸黨》:“樹之黨私,引兇邪以充庶位。”
“庶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資料和古籍用例綜合分析:
衆官(主要釋義)
根據、、等來源,“庶位”指“衆多官員”,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普通人的地位(次要釋義)
提到“庶位”可指普通人的身份(“庶”為非貴族,“位”為地位),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高權威來源,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
若需進一步辨析,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并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詞義。
庶位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次要的、次位的身份地位。指在家庭、社會等方面處于較低、較次的位置。
庶位的拆分部首是廣和阜,它的總筆畫數為15。
庶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經典《禮記·中庸》中有“庶幾謀庶績,與其適人也不如其適己”一句,庶幾即指庶位的意思。庶位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庶位。
在古時候,庶位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古代的庶字是由“廣”和“寅”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寅”與現代的“位”相同,而“廣”則表示次要、次位的意思。
1. 他雖然是家族的長子,但因為無法承擔起家族的重任,隻能居于庶位。
2. 在那個古代社會中,庶位子弟往往沒有繼承權和享受權。
1. 省庶待訪:指編外人員在省直單位下工作。
2. 庶務:指家庭中次要的事務,也可指社會上一些次要的、瑣碎的工作。
次要、次位
重要、主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