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門的意思、北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門的解釋

(1).北向的門。《詩·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門外, 王家坪 村邊,站着許多威嚴的哨兵。”

(2).喻指北部邊防要地。《隋書·賀婁子幹傳》:“自公守北門,風塵不警。 突厥 所獻,還以賜公。” 唐 翁绶 《雨雪曲》:“一自塞垣無 李 蔡 ,何人為解北門憂。” 明 何景明 《點兵行》:“邊頭城塹誰營屯,遂使犬羊窺北門。”

(3). 唐 宋 學士院在禁中北門,因以為學士院的代稱。 宋 蘇轼 《上清儲祥宮碑》:“臣以書命,待罪北門。記事之成,職也,然臣愚,不知宮之所以廢興,與凡材用之所從出,敢昧死請。” 宋 嶽珂 《桯史·葉少蘊内制》:“ 石林 葉少藴 在北門,微聞當遂使為相,懼當視草,不能自免,出語沮之。”

(4).指翰林學士。 明 陳臯谟 《環縣城遠眺》詩:“經略久寒 西夏 膽,安危深仗北門才。”參見“ 北門學士 ”。

(5).指 唐 代禁軍的北衙。《新唐書·兵志》:“及 貞觀 初, 太宗 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北門”之名由此。《資治通鑒·唐中宗神龍元年》:“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兇豎,復 李氏 社稷,願殿下蹔至 玄武門 以副衆望。” 胡三省 注:“南牙謂宰相,北門謂羽林諸将。”

(6).《詩·邶風》篇名。序謂“《北門》,刺士不得志也”。後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李弘度 常歎不被遇……曰:‘《北門》之歎,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鬥酒滿四筵,歌嘯 宛溪 湄。君攜 東山 妓,我詠《北門》詩。” 明 陳宗之 《漢道》詩:“寧無《北門》嘆,要自秉固窮。”

(7).複姓。《左傳》有 北門驷 ,《屍子》有 北門子 ,《莊子》有 北門成 。見《通志·氏族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北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各類文獻的詳細解釋:

  1. 地理方位與建築指向

    • 指朝北方向的門戶,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建築方位。例如《詩經·邶風·北門》中“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即描述從北門出發的場景。
  2. 軍事與邊防象征

    • 喻指北方邊疆防禦重地,如《隋書》記載賀婁子幹鎮守北門(北部邊防),保障邊疆安甯。
  3. 古代官署代稱

    • 學士院:唐宋時期,因學士院位于皇宮北門,故以“北門”代稱該機構,如蘇轼在《上清儲祥宮碑》中提及“待罪北門”即指學士院職責。
    • 翰林學士:進一步引申為對翰林學士的稱呼。
    • 禁軍北衙:唐代禁軍北衙的别稱,體現其駐守方位。
  4. 文學與曆史隱喻

    • 《詩經·邶風·北門》篇名,序言稱其“刺士不得志”,後世以此比喻士人懷才不遇的境況。
    • 複姓:曆史人物如北門驷(《左傳》)、北門成(《莊子》)等。
  5.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 現代文學作品中仍保留其方位含義,如杜鵬程《保衛延安》描述“延安北門外”的場景。

該詞涵蓋地理、軍事、官職、文學等多重維度,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通志·氏族三》《隋唐嘉話》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門這個詞是指北方的門,既可以指具體的一扇門,也可以指代北方的入口或出口。 拆分部首和筆畫:北門可以拆分為“北”和“門”兩個部分。其中,“北”的部首是“匕”,筆畫數為2,“門”的部首是“門”,筆畫數為3。 來源:北門一詞來源于古代城牆上設置的朝向北方的門,通常用作城市的入口或出口。在古代,城市常常圍繞着北門進行布局。 繁體:北門的繁體字是「北門」。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北門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一種古代寫法是「北門」,在字形上與現代繁體字相似。 例句:1. 我們沿着北門進入古城。 2. 别忘了關掉北門上的燈。 組詞:北門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短語和詞語,如北門樓、北門口、北門城、北門廣場等。 近義詞:北門的近義詞包括北口、北門口、北城門等。 反義詞:北門的反義詞是南門,指向南方的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