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糧的意思、鬥糧的詳細解釋
鬥糧的解釋
一鬥之糧,形容極少的糧食。《戰國策·秦策一》:“不費鬥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絶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漢書·王莽傳中》:“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鬥糧,饑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三國志·魏志·袁紹傳》“乃讓 紹 ”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 浮 等到,謂 馥 曰:‘ 袁本初 軍無鬥糧,各已離散。’”
詞語分解
- 鬥的解釋 鬥 ǒ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鬥酒隻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 量糧食的器具:鬥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 形容小東西的大:鬥膽。 形容大東西的小:鬥
- 糧的解釋 糧 (糧) á 可吃的谷類、豆類等:糧食。糧倉。糧荒。彈盡糧絕。 作為農業稅的糧食:公糧。錢糧。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鬥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一鬥之糧”,形容極少的糧食。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指一鬥(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代6-7公斤)的糧食,強調數量極少。
- 引申用法:常用來比喻資源匮乏或困境中的生存需求,例如“不費鬥糧”表示無需消耗大量資源即可達成目标。
2.出處與古籍引用
- 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一》:“不費鬥糧,未煩一兵……諸侯相親,賢於兄弟。” 此處形容秦國通過謀略而非消耗資源達成外交勝利。
- 《漢書·王莽傳》和《三國志》注中也有類似用法,均以“鬥糧”強調物資極度短缺的境況。
3.語境與比喻義
- 在成語中,可引申為“在困境中為生存而鬥争”的頑強精神(如提及的比喻義)。例如描述災荒時期百姓為“鬥糧”奔波,體現生存的艱難與堅持。
4.現代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如:“古代饑荒時,一鬥糧能救活數人。”
- 也可借喻資源稀缺,如:“企業初創期,每一分錢都如同鬥糧般珍貴。”
“鬥糧”既是一個具體量詞,也承載了文化語境中對匮乏與堅韌的象征意義。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組詞示例,可參考、4、5的詳細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鬥糧是指為了生活而争奪或努力獲取糧食的行為或狀态。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鬥意味着争奪,右邊的糧表示糧食。根據筆畫計算,鬥糧總共有7畫。
鬥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生活困難,為了生存不得不努力争奪和獲取食物。鬥糧也常用于形容人們為了生計而奮鬥不停的現代生活。
在繁體字中,鬥糧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太大的差别。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當時的寫法比較繁複。不過,鬥糧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發生改變。
以下是鬥糧的例句:
1. 他和同事們每天都要努力鬥糧,為了生活而奮鬥不息。
2. 農民們在豐收季節努力鬥糧,以保證家庭的飯食供給。
3. 他從小就明白隻有通過努力鬥糧,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與鬥糧相關的組詞有:
鬥争、鬥志、鬥勇、鬥氣、鬥智、鬥争、糧食。
與鬥糧近義詞有:
争食、争糧、争奪食物。
與鬥糧反義詞有:
共享、分享、獲得足夠的食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