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勉勗 ”。勉勵。《後漢書·馬援傳》:“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猶宜加以勉勗,法 太宗 之隆德,戒 成哀 之不終。”《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其與群卿大夫勉勗乃心,稱朕意焉。”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願夫在位君子,無以貌取人,勉勖謙損,以永天秩耳。” ********* 《上李鴻章書》:“此其人必能發憤為雄,卓異自立,無待乎勉勗也。”
勉勗(miǎn xù)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由“勉”與“勗”二字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勸勉、鼓勵,強調通過言語或行動激發他人的意志與動力。以下從字源、釋義與用法三個角度詳細解析:
《說文解字》釋為“彊也”,本義為“盡力、自強”,引申為“督促、鼓勵”。如《論語·子罕》中“勉而為之”,即強調奮發努力之意。
同“勖”,《說文》注“勉也”,特指以言語激勵他人。《詩經·邶風·燕燕》有“以勖寡人”,意為勸勉君主。
合成詞“勉勗”融合二者,既包含自我鞭策,亦涵蓋對他人的激勵,屬同義複詞,強化勸勉之意。
釋為:“勸勉;鼓勵。多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例句:古人常以“勉勗後學”表達對後輩的期許。
标注其通“勉勖”,釋義為“督促激勵”,常見于正式文書或訓誡語境。
“數蒙恩賞,特見勉勗。”——指鄧皇後多次受到皇帝的鼓勵嘉獎。
“願更勉勗,以副期待。”——朱熹勉勵陳亮繼續精進,不負衆望。
現代漢語中,“勉勗”因書面色彩濃厚,多見于學術、曆史文本或正式演講,語義側重于:
參考資料:
“勉勗”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古人告誡、書信勉勵後輩,或經典中強調自我修德。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但可通過“勖勉”“勉勵”等近義詞替代。
注意字形
“勗”易與“助”“勖”混淆,需注意其右半部分為“冒”而非“目”或“力”,讀音為xù。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說文解字》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艾席白猿公榜期跋滞撥喇裁軍超凡吵擾充格充诎捶胸跌腳鉏櫌刀筆老手點解頓頓都柱泛流胳膊擰不過大腿圪台公升光伴果子局橫沴黃金盞賄賂公行假若肌肌驚人之舉斤械亢龍有悔款昵離次禮籍黎萌臨逼令甓祴美新甯谧蒲線擒縱讪搭搭地盛景生倫食不裹腹師役石脂水手狀酸心天頭題劍亡奔無適無莫舞文巧诋武帳顯列憲烏小擺設小學生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