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順的意思、名正言順的詳細解釋
名正言順的解釋
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詞語分解
- 名的解釋 名 í 人或事物的稱謂:名字。名氏。名姓。名義。名分(坣 )。名堂。名落孫山。名存實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做某事時用來作依據的稱號:這些人以“辦學”為名,行騙錢之實。 叫出,說出
- 順的解釋 順 (順) ù 趨向同一個方向,與“逆”相對:順風。順水。順境。順水推舟。順風使舵。 沿,循:順城街。順理成章。順藤摸瓜。 依次往後:順序。順次。 隨,趁便:順便。順勢。順手牽羊。 整理:理順。順修(
網絡擴展解釋
“名正言順”是漢語成語,拼音為míng zhèng yán shù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1.基本釋義
- 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
- 原指名義正當,說話或行事合乎道理。後多指做某事既有正當的名義,又有充分的理由。
2.出處與典故
- 源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強調名分的重要性,認為名分不正則難以成事)。
- 宋代蘇轼在《太常少卿趙瞻可戶部侍郎制》中引用:“名正而言順,則財可得而理。”。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定語或補語,含褒義。
- 示例:
- “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元·鄭德輝《倩女離魂》)
- 現代用法如:“軍部名正言順地成為日本的軍事獨裁機構。”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理直氣壯。
- 反義詞:理屈詞窮、名不副實。
5.延伸理解
- 該成語強調“名義與行為的一緻性”,常用于論證合法性或合理性,尤其在政治、法律、道德等領域。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論語》原文或相關文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名正言順的意思
《名正言順》是一個成語,意為合法合理,符合規章制度。形容事物合法而得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名(人字旁)正(歹字旁)言(言字旁)順(頁字旁)。
總筆畫:23
名:6畫,正:5畫,言:7畫,順:5畫。
來源
《名正言順》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禮記·檀弓上》中的一句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名義不正,說出的話就不順,做事也就做不好。
繁體
繁體字為「名正言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名」字的古代寫法是「名」加上額外的點,「稱」字的古代寫法是「少」字加上名字的旁邊,「順」字的古代寫法是「字」加上點。
例句
他的行為合法合理,完全是名正言順。
組詞
- 正名
- 名流正冊
- 正言
- 名正理順
- 名正義順
近義詞
- 合法合規
- 大義凜然
- 公事公辦
- 正當合理
反義詞
- 違法亂紀
- 不義不當
- 不正當行為
- 違反規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