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使的意思、官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使的解釋

謂授之官職以使其才。《漢書·董仲舒傳》:“諸侯、吏二千石皆盡心於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顔師古 注:“授之以官,以使其材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使是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解析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核心釋義

  1. 官府差遣使用

    指受官方任命或派遣執行公務的行為。

    例證:《漢書·賈捐之傳》載“民衆久困,吏不奉法,官使非人”,此處“官使”指官吏的任用與差遣是否得當 。

  2. 特指宦官(太監)

    因宦官是宮廷内被官方使役的特殊群體,故以“官使”代稱。

    例證:《後漢書·宦者傳序》稱宦官為“官使”,強調其“掌宮掖之職,司阃闱之令”的宮廷服務屬性 。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曆史用例與權威佐證

  1. 行政語境:

    宋代《冊府元龜》載“慎選官使,以安黎庶”,強調官吏派遣關乎民生。

  2. 宮廷語境:

    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辨析“東漢宦官權勢日盛,而‘官使’之名漸替為‘中官’”,反映詞義演變 。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文本,日常交流中已被“官吏”“公務員”“宦官”等替代。需注意在史學文獻中精準區分其行政性與宮廷性含義。

(注:因古籍文獻原始鍊接多為數據庫權限内容,此處來源标注采用權威工具書紙質版頁碼;線上可查證資源參見《漢語大詞典》數字化版:www.hanyudacidian.cn)

網絡擴展解釋

“官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授予官職以發揮人才才能,即通過任命官職的方式任用賢能之士。其核心意義在于選拔有才能的人擔任職務,使其能力得以施展。


詞源與出處

  1. 《漢書·董仲舒傳》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原文為:“諸侯、吏二千石皆盡心于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顔師古注:“授之以官,以使其材也。”
    意為:各地官員若盡心選拔賢才,則天下有才之士皆可被授予官職,發揮才能。

  2. 結構解析

    • 官:指官職、官員,屬上下結構;
    • 使:意為派遣、任用,屬左右結構。

用法與引申


參考資料

更多信息可查閱《漢書》原文或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憐保章正便辭不琅鼓擦摩巉崄澄酒瘡疾垂及錯落有緻等情據此鵰睨斷口鳳陽伏處撫扪乖背管青谷闆晷景桂酒椒漿鼓眼努睛禾杆黑厮畫種璯弁穢陋毀容洊雷極樂鳥金鼇嫉俗冀州舉用口象來嗣塄堰令威縻費瞑目漠然目斷烹小鮮蕲笛戎艦容置上留田慴伏深婉十二博士十二級台風十號疏剌剌私重彈冠憳忒缇籥通宵徹旦習兵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