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 prefecture] 古九州之一,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和遼甯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1).古九州之一。《爾雅·釋地》:“兩 河 間曰 冀州 。” 郭璞 注:“自東 河 至西 河 。”《書·禹貢》:“ 冀州 ,既載 壺口 。” 蔡沉 集傳:“ 冀州 ,帝都之地,三面距 河 : 兗 , 河 之西; 雍 , 河 之東; 豫 , 河 之北。《周禮·職方》:‘ 河 内曰 冀州 ’是也。”
(2).指今 陝西 和 山西 間 黃河 以東, 河南 和 山西 間 黃河 以北, 山東 西北和 河北 東南部地區。
(3).自 漢 至 清 行政區劃名。 漢武帝 時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大緻為 河北省 中南部, 山東省 西端和 河南省 北端。後代轄境漸小,治所亦遷移不一。
(4).古代稱中原地區。《楚辭·九歌·雲中君》:“覽 冀州 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 宋 羅泌 《路史·後紀二·女皇氏》:“然後四極正, 冀州 寧。” 羅蘋 注:“中國摠謂之 冀州 。”
冀州是中國古代地理與行政區劃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多重文化及曆史内涵。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冀”本義為希望、期盼,後與“州”結合成為專名,指代黃河中下遊以北的特定區域。《尚書·禹貢》記載其為九州之首,範圍涵蓋今河北、山西兩省大部及河南、遼甯部分地區。
從曆史沿革看,冀州最早是傳說中的行政區,漢代設冀州刺史部,管轄範圍包括今河北省衡水、邢台等地。唐代以後,冀州逐漸演變為地方州縣名稱,明清時期屬直隸省,治所在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這一演變過程體現了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的繼承性與地域文化認同。
在文化象征層面,冀州承載着華夏文明發源地的意義。《爾雅·釋地》稱“兩河間曰冀州”,指黃河與古濟水之間的地域,被視為“中原”的核心組成部分。司馬遷在《史記》中多次提及冀州,将其與帝王建都、禮樂制度相關聯,強化了其政治文化中心地位。
現代語境中,冀州作為河北省衡水市轄區名延續使用,區域面積918平方公裡,仍保留古城牆、竹林寺等曆史遺迹。地方政府官網數據顯示,該地2023年文化産業産值占GDP比重達6.3%,凸顯古今交融的發展特色。
冀州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理和行政區劃概念,其含義可從多個層面解析:
古九州之一
冀州是《禹貢》所載上古九州之首,最初範圍極廣,包括今河北、山西全省,河南黃河以北、遼甯遼河以西及山東西北部地區()。《爾雅》記載“兩河間曰冀州”,即黃河與古濟水之間的區域,被視為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
行政區劃演變
中原地區的代稱
冀州常作為中原的代稱,如《楚辭·雲中君》中“覽冀州兮有餘”,泛指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核心區()。
曆史地位
冀州因地處華北平原,戰略地位顯赫。東漢劉秀據冀州定天下,曹操以此為基地建立曹魏,北魏高歡亦憑借冀州奠定北齊基業()。
文化象征意義
大禹治水後劃分九州,冀州因承載堯舜禹三帝建都傳說,成為華夏政治與文化中心的重要象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查字典及今日頭條的詳細史料。
哀摧安命白栘保路運動背日性碑宇庇賴儲放打酒座打孽道貌岸然貂參雕文刻镂怪鳥關灸鹳雀寒菊翰學洪泛區假分數漸冉徼繞金蠶錦綸僦渡卷荷矍踢拒虎進狼闊解琅邪台缭祭列光令草靈源落便宜陸塗茅椒馬生角陪侍缾笙破分箧服清媚人人自危榮羨三寸管砂殼子石虎失賺唆激肅晏忝踰同謀同性襪筒五言排律蝦鬣顯嚴現業遐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