縻費的意思、縻費的詳細解釋
縻費的解釋
耗費;浪費。縻,通“ 靡 ”。《廣弘明集》卷二八引 北齊 魏收 《為武成帝以三台官為大興聖寺诏》:“有司過實,匠人逞功,氓庶勞止,縻費難量。” 唐 劉禹錫 《論廢楚州營田表》:“今則徒有縻費,鮮逢順成。”《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九年》:“言其凋弊之因……有綱運水腳錢之縻費。” 清 黃景仁 《春風袅娜·中秋夜使院對月》詞:“聞題句,縻費芭蕉。”
詞語分解
- 縻的解釋 縻 í 牛缰線。 捆,拴:羁縻(.束縛;.籠絡使不生異心)。 筆畫數:; 部首:糸; 筆順編號:
- 費的解釋 費 (費) è 用錢財:花費。消費。 用,消耗:費事。費時。費解。煞費苦心。 需用的錢財:費用。學費。 姓。 省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縻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詞義
“縻費”讀作mí fèì,意為耗費、浪費。其中“縻”是通假字,通“靡”(意為浪費),因此“縻費”與“靡費”含義相近,均指不必要的消耗。
二、詞源與用法
- 字形結構:
- “縻”為形聲字,部首為“糸”(與絲線相關),本義為牛缰繩,後引申為束縛、牽系,此處通“靡”表示浪費。
- 古籍引用:
- 北齊魏收在诏書中提到“縻費難量”,指工程耗費難以估量。
- 唐代劉禹錫稱“徒有縻費”,批評無效的財政支出。
三、例句與語境
- 古代文獻:
- 《續資治通鑒》用“綱運水腳錢之縻費”描述運輸中的浪費現象。
- 清代黃景仁的詞作提及“縻費”,反映詩詞中的批判性用法。
- 現代造句: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靡費、耗費、浪耗。
- 反義詞:節約、儉省、節流。
五、現代使用建議
“縻費”屬書面語,日常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史研究或特定語境。需注意與“靡費”的異同:二者音義相通,但“縻費”更強調因束縛、管理不善導緻的浪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縻費》: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縻費》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通假字為“糜費”,有兩個意思:一是對物質的浪費和奢侈,二是對精力和時間的白費和無謂損耗。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縻(缶部-壴):fòu(庶字旁),18畫,表示束縛、系住的意思。
- 費(貝部-貝):bèi(負字旁),4畫,表示負擔、耗費的意思。
來源、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縻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王制》。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以繁體字“糜費”來表示。
例句
1. 他以炫耀為借口,縻費了大量的金錢購買昂貴的奢侈品。
2. 這個項目幾乎沒有産生任何效益,隻是對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了縻費。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以上就是關于《縻費》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