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的意思、上留田的詳細解釋
上留田的解釋
古地名。後亦為樂府曲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 上留田 ,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鄰人為其弟作悲歌,以諷其兄,故曰《上留田》。” 唐 李白 《上留田行》:“行至 上留田 孤墳何峥嶸!” 前蜀 貫休 《相和歌辭·上留田》:“父不父,兄不兄, 上留田 ,蝥賊生,徒陟岡,淚峥嶸。”
詞語分解
- 上的解釋 上 à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級和質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車。上升。 去
- 留田的解釋 屯田。《漢書·趙充國傳》:“臣謹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
專業解析
"上留田"是一個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
本義與起源:
- 古地名/行政區劃名: "上留田"最初指代一個具體的地名。據古籍記載,漢代曾設有"上留田"這一建置,其具體地理位置今已難以确考,可能位于古代中國的西北或北方地區。
- 樂府詩題: 更重要的是,"上留田"作為一首樂府詩的題目而聞名于世。該詩最早見于南朝陳·智匠所編的《樂府詩集》,被歸入《相和歌辭·瑟調曲》。其核心内容源于一個特定的社會事件或傳說。
-
核心典故與内容:
- 樂府古辭《上留田行》講述了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某地(上留田)有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生活極其困苦,而他的親哥哥卻拒絕撫養他。詩中描繪了孤兒啼饑號寒的悲慘景象(“裡中有啼兒,似類親父子。回車問啼兒,慷慨不可止。”),并借路人之口發出“兄不恤弟”的強烈譴責。這個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家庭倫理的缺失和底層人民的苦難。
-
文學影響與流變:
- 主題象征: "上留田"因此成為後世文學中一個重要的典故和象征符號,代表着孤兒孤苦無依、兄弟不睦、世态炎涼的主題。
- 後世拟作: 這個主題引發了後世文人的共鳴。最著名的拟作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留田行》。李白在詩中不僅複述了古辭的兄弟不睦故事(“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舉銘旌”),更将其引申,以孤鳥銜草營巢喻兄弟之情,以尺布之謠諷漢文帝與淮南王劉長的兄弟相殘,最後借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讓國的典故,強烈抨擊了現實中兄弟相争的冷酷無情,大大深化了原題的社會批判内涵。
- 泛指悲苦: 在後世詩文中,“上留田”有時也用于泛指民生疾苦或哀傷之事。
“上留田”一詞,源于漢代地名,後因樂府古辭《上留田行》而廣為人知。該詩以“上留田”為背景,講述孤兒遭兄遺棄的悲慘故事,使其成為孤兒哀歌、兄弟不睦、世情冷漠的經典文學意象和典故。後世文人,尤其是李白,通過拟作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這一主題的社會批判意義。因此,“上留田”在漢語文化中,主要承載着深厚的社會倫理批判和悲憫情懷的内涵。
參考資料來源:
- 《樂府詩集》 (宋·郭茂倩編):卷三十八《相和歌辭·瑟調曲》收錄《上留田行》古辭及後世拟作,是研究該樂府題目的最核心文獻。
-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逯欽立輯校):收錄了樂府古辭《上留田行》的文本。
- 李白《李太白全集》:收錄李白拟樂府詩《上留田行》,是理解該典故後世流變的關鍵文本。
- 相關文學史及樂府研究著作:對“上留田”作為樂府詩題的主題、流變及文化意蘊有深入探讨(具體書名需依據可靠學術著作,此處為泛指)。關于其作為漢代地名的具體位置,可參考曆史地理學研究文獻(如《漢書·地理志》及相關考證),但确切位置目前學術界尚無定論。
網絡擴展解釋
“上留田”是一個源自古代的詞組,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解釋:
-
基本含義
“上留田”最初指古地名(),具體位置已不可考。據晉代崔豹《古今注·音樂》記載,此地曾發生兄長不撫養孤弟的事件,當地人為此創作悲歌諷喻,故衍生為樂府曲名()。
-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李白在《上留田行》中以“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峥嶸”描繪場景,借地名暗喻兄弟相争的悲劇()。前蜀貫休的詩句“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則進一步強化了倫理批判色彩。
-
語言演變
現代漢語中,“上留田”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其注音為shàng liú tián,結構為獨體字“上”與“田”組合,中間為“留”()。
-
注意點
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提及“比喻謙虛态度”,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後人引申()。建議在學術讨論中優先參考《古今注》等古籍記載。
總結來看,“上留田”的核心意義圍繞古地名及由此衍生的樂府曲名展開,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需具體詩歌分析,可進一步查閱李白、貫休的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班姬扇筆頭鄙雜布颿草土臣策功超今絕古踟蹰吃喜刍賤倒偃得幸掉皮斷碑耳池二葛飛虎富貴紅伏犧幹咎高絙伎高響革面洗心格制過事斛鬥唿啦加減乘除檢舉季常之懼虀粉矜平躁釋老君冷敷聯機狸蟲禮施流聞龍圖老子率錢蠻會眊瞭謀活南都逆惡蹑腳蹑手潑天啟藩騎京魚讓口善壤手燭司旦推唱文章魁首吳台無序協心戮力洗湔淅另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