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名。後亦為樂府曲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 上留田 ,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鄰人為其弟作悲歌,以諷其兄,故曰《上留田》。” 唐 李白 《上留田行》:“行至 上留田 孤墳何峥嶸!” 前蜀 貫休 《相和歌辭·上留田》:“父不父,兄不兄, 上留田 ,蝥賊生,徒陟岡,淚峥嶸。”
“上留田”是一個源自古代的詞組,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上留田”最初指古地名(),具體位置已不可考。據晉代崔豹《古今注·音樂》記載,此地曾發生兄長不撫養孤弟的事件,當地人為此創作悲歌諷喻,故衍生為樂府曲名()。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李白在《上留田行》中以“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峥嶸”描繪場景,借地名暗喻兄弟相争的悲劇()。前蜀貫休的詩句“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則進一步強化了倫理批判色彩。
語言演變
現代漢語中,“上留田”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其注音為shàng liú tián,結構為獨體字“上”與“田”組合,中間為“留”()。
注意點
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提及“比喻謙虛态度”,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後人引申()。建議在學術讨論中優先參考《古今注》等古籍記載。
總結來看,“上留田”的核心意義圍繞古地名及由此衍生的樂府曲名展開,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需具體詩歌分析,可進一步查閱李白、貫休的相關作品。
《上留田》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字面意思是“上面保留農田”。該詞常用來指代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為了保障農田資源而将耕地保留在城市周邊地區的做法。
《上留田》由以下部首和筆畫組成:
《上留田》一詞源自于中國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農田保護政策。隨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農田面積持續減少,為了保持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政府開始推行将農田保留在城市周邊的政策。
《上留田》的繁體字為《上留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上留田》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區别。
1. 為了保護糧食安全,我們應該堅決執行《上留田》政策。
2. 這片農田是為了滿足城市發展需要而被劃入《上留田》的範圍。
相關的組詞有:
與《上留田》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與《上留田》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