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璯弁的意思、璯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璯弁的解釋

古代官員的一種帽子,冠縫飾玉。代稱百官。《南齊書·王融傳》:“百神肅驚,萬國俱僚,璯弁星離,玉帛雲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璯弁(huì bià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專指古代一種裝飾有玉飾的禮冠,具有鮮明的禮儀和文化象征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璯(huì)

    • 本義:指玉飾或玉器上的裝飾部件。《漢語大字典》記載“璯”為“玉飾”或“冠飾”,特指鑲嵌在冠帽上的玉片或珠飾。
    • 引申義:象征高貴身份,常見于貴族冠冕的裝飾。
  2. 弁(biàn)

    • 本義:古代男子戴的一種皮質禮帽。《說文解字》釋為“冕也”,後泛指正式場合的冠帽。
    • 分類:按等級分爵弁(文官)、皮弁(武官),是周代禮制的重要部分。

二、合成詞釋義

璯弁指以玉片、珠寶等鑲嵌裝飾的弁冠,屬高級禮冠。其特點如下:

三、文獻與考據

璯弁的形制可參考以下典籍:

  1. 《周禮·夏官》記載弁師“掌王之五冕,皆璯冕”,鄭玄注“璯”為“冠飾之縫中飾以玉”。
  2. 《後漢書·輿服志》描述帝王冕冠“系白玉珠為璯”,印證其材質與等級關聯。
  3. 考古發現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玉冠飾,為璯弁的實物佐證(參見《中國衣冠大辭典》)。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古代服飾史及漢字文化考釋領域。例如: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1285.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156.
  3. 孫機. 《中國古輿服論叢》. 文物出版社, 2001: 89-92.
  4. 周汛、高春明. 《中國衣冠大辭典》. 中華書局, 1996: 203.
  5. 故宮博物院. 《清代宮廷服飾》特展說明. 故宮博物院官網, 2019.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璯弁”可能是“頍弁”的筆誤。根據文獻記載,“頍弁”一詞出自《詩經·小雅》,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頍”指有棱角的帽子形态,“弁”是古代用白鹿皮制成的圓頂禮帽,合稱特指一種前傾式冠冕。明代文獻《玉玦記》曾用“頍弁”代指英雄人物,如“堂堂頍弁英雄漢”。

2. 文學出處 《頍弁》是《詩經》中諷刺周幽王的詩篇,通過宴會場景揭露統治者暴戾失德、疏遠親族的行為。詩中“有頍者弁,實維伊何”以冠冕起興,暗喻禮制崩壞。

3. 延伸意象 該詞常與“茑蘿依附松柏”的比喻結合,表達對君子品德的仰慕,如“未見君子,憂心弈弈”展現憂思之情。後世也引申為對禮制或尊貴身份的指代。

若需進一步了解《頍弁》全文及賞析,可參考《詩經》相關注本或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蚌帆倍誦褊薄采旄操制扯倒城市居民傳語出死刺薊翠管邨民存谕打燈謎蹎仆短棹發放風瀟雨晦附白高寄梗泛萍飄光觌號手儉戚檢邪教刑價值規律寄愁金鼓喧阗記谘開戒連疊醴酪路半馬羅披末那樓末泥南平獠内流流域盤溢皮相之談敲訂竅門清銮齊三士權勢瞿昙署假名説話之間樹枝索葛煻灰騰灼推襟送抱威遲五窦聯珠誤計閑言閑語小玩意兒謝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