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因居喪哀戚而憔悴的面容。《後漢書·逸民傳·戴良》:“及母卒,兄 伯鸞 居廬啜粥,非禮不行, 良 獨食肉飲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毀容。”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夏安期奔喪不哭》:“ 安期 死數日,子 伯孫 猶著衫帽接客,無毀容,愈肥澤焉。”
(2).泛稱憔悴困頓的外貌。 宋 葉適 《<謝景思集>序》:“﹝ 景思 ﹞艱難時,往來 青城 ,毀容敗服。”
(3).面有憂色。 明 屠隆 《綵毫記·宮禁生讒》:“﹝ 楊太真 ﹞遣還偶爾失歡,做出許多情态,毀容截髮,一發教送上鬼門關。”參見“ 毀顔 ”。
(4).毀壞容貌。
“毀容”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毀容(拼音:huǐ róng)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毀容(huǐ róng)是一個動詞詞彙,意指使容貌受到明顯破壞或改變。
毀字的部首是毛,并且有7個筆畫。
毀容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論語·述而》中有一句“有傷必毀”,也就是指對容貌有破壞的傷害一定要避免。
在繁體字中,毀字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毀字的形态稍有不同。它是一個男性的頭部形象,代表頭發。這個形象下面有兩個長而明顯的紋路表示頭發殘缺的樣子。這個寫法更直觀地傳達了“容貌受損”的意思。
他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疤,完全毀容了。
毀容可以和其他詞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毀容手術、毀容霜、毀容者。
近義詞有:變相、改造、損傷。
反義詞有:美容、整容、修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