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o be trained as a sol***r]∶操練軍隊
(2) [versed in military matters]∶熟悉軍事
(1).操演軍事。《周禮·春官·大宗伯》“大田之禮,簡衆也” 漢 鄭玄 注:“古者因田習兵,閲其車徒之數。” 明 張羽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詩:“上将初分閫,儒官解習兵。” 康有為 《大同書》丁部:“今白人自入童學,每日即有體操,皆習兵以強筋骨。”
(2).精通軍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數将習兵,未易當也。”
“習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其解釋及相關信息如下:
操練軍隊
指通過反複訓練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古代常通過田獵等活動結合軍事演練,如《周禮》提到“因田習兵”,即在農耕間隙組織士兵訓練,檢閱車馬、人員配置。
熟悉軍事
表示對軍事策略、戰術的精通。例如《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評價某将領“數将習兵,未易當也”,強調其軍事素養深厚。
曆史典籍中的用例
實際應用場景
如“想要領兵帶隊,必先習兵”,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他整天研習兵法、練武健身,是劉秀起兵的引路人。”
此句通過具體人物行為,生動展現“習兵”的實踐意義。
“習兵”既指具體的軍事訓練行為,也包含對戰略戰術的精通,其内涵貫穿古代軍事文化與人才選拔。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周禮》《史記》等文獻。
習兵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包括“習”和“兵”兩個字。它的意思是“熟悉軍事技能,進行軍事訓練或實戰”。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軍事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習”字的部首是“丿”,總共有6畫;
- “兵”字的部首是“兒”,總共有7畫。
來源:
“習兵”這個詞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的。其中,“習”字表示熟悉、學習,而“兵”字表示軍隊、軍人。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習兵”的含義,表達了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提高軍事能力的意思。
繁體:
在繁體字中,“習”字和“兵”字的形态和簡體字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分别為「學」和「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寫作“習兵”的方式和現代并無大差異。不過,由于筆劃書法的不同,字形可能有細微的差别。
例句:
- 他加入軍隊後,刻苦鑽研,不斷習兵,終于成為了一名出色的軍人。
- 這個訓練班專門為有志于習兵的年輕人提供機會去深入學習和實踐。
組詞:
- 練兵:進行軍事訓練、鍛煉軍隊。
- 熟兵:經驗豐富的軍人、熟練的士兵。
- 兵員:軍隊中的人員、士兵。
- 軍事:與軍隊和戰争相關的事物。
- 訓練: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提高技能。
近義詞:
- 操練:軍事訓練、演習、操演。
- 深造:進一步學習和提高技能。
反義詞:
- 文藝:與軍事相對的領域,如文化、藝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