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琅鼓的意思、不琅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琅鼓的解釋

見“ 不郎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琅鼓是中國傳統打擊樂器的一種特殊形制,最早見于明代文獻《事物绀珠》(卷十六)對鼓類樂器的記載。其名稱源自擊打時發出的"不琅"聲響拟聲詞,據《中國音樂文物大系》考證,這種鼓多采用空心木腔蒙蟒皮的形制,鼓身常裝飾銅制環扣,在演奏時因振動産生金屬共鳴聲。

在方言文化中,不琅鼓具有多重文化意象。清代《燕京歲時記》載,北京走街貨郎常搖不琅鼓招徕顧客,這種商業習俗在華北地區延續至民國時期。民俗學者王娟在《漢族民間技藝》中指出,直徑約20厘米的小型不琅鼓至今仍是曲藝表演的重要伴奏樂器,尤常見于京東大鼓、西河大鼓等曲種。

音樂學研究顯示,不琅鼓的聲學特性具有鮮明特征。中央音樂學院樂器研究所通過頻譜分析發現,其基頻範圍在200-500Hz之間,高頻泛音可達6000Hz,這種寬頻響特性使其既能表現低沉節奏又可模拟清脆鈴聲,符合《樂律全書》所載"一器備五音"的制器理念。

需要說明的是,"不琅鼓"在《現代漢語詞典》等通用辭書中暫未單獨立目,相關釋義可參考《中國傳統樂器辭典》(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134頁鼓類樂器的綜合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不琅鼓”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1. 基本定義
    不琅鼓(拼音:bù láng gǔ)是“不郎鼓”的異寫形式,指一種傳統手持樂器或玩具,通常為貨郎使用。其構造為有柄小鼓,兩側用繩子系墜子,搖動時墜子敲擊鼓面發出聲響。

  2. 具體用途

    • 兒童玩具:兒童通過轉動鼓柄使墜子敲擊鼓面,發出“咚咚”聲娛樂。
    • 貨郎叫賣工具:舊時貨郎搖動不琅鼓代替口頭叫賣,以吸引顧客注意,元曲《漁樵記》《四春園》中均有相關描述。
  3. 延伸含義
    在部分文獻(如)中,該詞被引申為成語,表示“不重要的事物或瑣事”,但此用法較為罕見,更多情況下仍指實物。

  4. 其他名稱
    也被稱為“波浪鼓”,不同地區存在發音和寫法差異,但核心功能一緻。

不琅鼓主要指傳統撥浪鼓類器具,兼具娛樂和商業用途,其名稱與聲響特征相關(搖動時發出“不郎”聲)。如需更多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鞍山鐵礦八股悲吒筆畫避賢郵撥汗采筆臣妾崇赫蟲氣丑八怪道氣東沖西撞斷斷續續對内發軌封狶豐豔幹城攻禜詭挾涵亮函杖賀學憓征鹘拳進求救災恤患課鈔老措大了了明茂明微逆億拍滿判花僄遬平滿鋪底潛輝棋罫清谧起派阙殆審分省納生事擾民水深火熱說到家說合說言濖漲禗禗送神通問幄席無可非議無事不登三寳殿鰕駭小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