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授之官职以使其才。《汉书·董仲舒传》:“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於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颜师古 注:“授之以官,以使其材也。”
“官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授予官职以发挥人才才能,即通过任命官职的方式任用贤能之士。其核心意义在于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职务,使其能力得以施展。
《汉书·董仲舒传》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原文为:“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颜师古注:“授之以官,以使其材也。”
意为:各地官员若尽心选拔贤才,则天下有才之士皆可被授予官职,发挥才能。
结构解析
更多信息可查阅《汉书》原文或汉典、沪江在线词典等权威来源。
《官使》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含义指的是官员派遣的使者。
《官使》的部首分别是「宀」和「人」,它们分别代表着官员和人类。它的总笔画数为8划。
《官使》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用来描述官员派遣的使者。在古代,官员常常需要派遣使者代表自己去处理政务或传递命令。
《官使》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官使」。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官使」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的改变。
1. 官使奉命前往边境,处理边界纠纷。
2. 王朝派遣了一位重要的官使去外国与其国王进行外交谈判。
官府、使者、使命、使馆、官方。
使臣、使节、使徒。
敌使、私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