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汩潏的意思、汩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汩潏的解釋

水湧流貌。 唐 劉禹錫 《連州刺史廳壁記》:“淪漣汩潏,擘山為渠,東南入於海。” 明 李東陽 《石淙賦》:“初淺涓以汩潏,忽砰湃兮鏗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汩潏(gǔ yù)是古漢語中形容水流動貌的疊韻聯綿詞,兼具水流聲與動态視覺的雙重意象。以下從權威詞典及古籍角度分述其義:


一、核心釋義

  1. 水流湧出貌

    指水急速湧出、翻騰之狀。《說文解字》釋“汩”為“治水也”,引申為水流迅疾;“潏”《康熙字典》引《詩·大雅》毛傳:“湧出也”,二字合用強化水勢噴湧的動态。

    ➠ 例:西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郭璞注:“水微轉細湧之皃”,描摹水流回旋細湧之态。

  2. 水流聲

    拟水聲嘈雜或汩汩作響,常見于描寫溪澗、泉湧之聲。西晉木華《海賦》:“崩雲屑雨,浤浤汩汩”,以“汩汩”狀波濤激蕩之聲,與“汩潏”音義相通。


二、字源解析


三、古籍用例

  1. 《漢書·司馬相如傳》

    “逾波趨浥,涖涖下濑;批岩沖擁,奔揚滞沛……汩潏漂疾。”顔師古注:“汩潏,急轉貌”,形容水流遇阻後激蕩飛濺之景。

  2. 《文選·木華〈海賦〉》

    “天綱浡潏,為凋為瘵”,李善注引鄭玄《禮記注》:“潏,湧出也”,證“潏”含湧騰義。


四、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綜合古注,定義為:“水湧流貌;亦指水湧聲”,強調其兼具動态與聲效的雙重特征,多用于詩文描寫自然水景。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水部“汩”字條
  2. 《文選·海賦》李善注
  3. 《漢書·司馬相如傳》顔師古注
  4. 《漢語大詞典》“汩潏”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汩潏”是一個形容水流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水湧流的樣子,常用于描述水流翻騰、激蕩的動态。例如:唐劉禹錫《連州刺史廳壁記》中“淪漣汩潏,擘山為渠”,明李東陽《石淙賦》中“初淺涓以汩潏,忽砰湃兮铿鍧”,均用此詞刻畫水勢的奔湧。

  2. 讀音與結構

    • 拼音:存在兩種常見标注,一為gǔ yù,另一為gǔ jué()。結合“潏”在《漢語大字典》中的标準讀音(jué),更推薦後者。
    • 字形:“汩”為水流聲或急流,“潏”指水湧出,二字疊加強化水流動态。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性描寫,尤其古典詩文,如山水遊記或自然景觀的刻畫,賦予文字生動的畫面感。

  4.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汩淴”(gǔ hū,水疾流貌)等形近詞區分,避免混淆。

總結來看,“汩潏”是一個富有古典韻味的詞彙,適合用于描繪水勢的文學表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劉禹錫、李東陽的原著或權威字典(如)。

别人正在浏覽...

邊市不待見傳飯出禅刺莓黨錮道庵道不相謀大生登高會東條英機鬥箕豐邑洑流拂髦感詠格吧格吧鲠樸鼓吹樂歸忌鬼木滾淌悍強黑郁郁黃頭郎火旻胡毋剪子界别急聲蠲赦愧惱狼主理茬兒禮防靈殖隆富蠻觸相争貓魚面違孽苗蟠道畔逆嗆白硗埆磬口欽惟群架曲術繞口箬下春神閑氣定侍見是件倏然太白騰尺天下為家聽證翫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