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侍見的意思、侍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侍見的解釋

進見侍奉。《晉書·王濟傳》:“與侍中 孔恂 、 王恂 、 楊濟 同列,為一時秀彥。 武帝 嘗會公卿藩牧於 式乾殿 ……每侍見,未嘗不諮論人物及萬機得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侍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進見侍奉」,即下級或晚輩在拜見尊長時,既完成禮節性觐見,又伴隨侍奉的行為。

  2. 字義分解

    • 侍:本義為陪伴服侍(如服侍、侍立),後也作姓氏。
    • 見:此處取「進見」之意,即正式拜會或谒見。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臣子觐見君主或晚輩拜見長輩的場景。例如《晉書·王濟傳》記載,王濟等人常被皇帝召見讨論政事,原文:“每侍見,未嘗不諮論人物及萬機得失”,說明“侍見”包含參與政務讨論與履行侍奉職責的雙重行為。

  4.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僅出現在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等特定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相關章節或權威古籍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侍見:詞義解釋

《侍見》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和古代禮儀場合。它的意思是“隨時候命,恭敬地等候見面”。在古代,官員或者重要人物要拜見皇帝或高官時,就需要侍立在一旁等候,以示尊重和恭敬。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侍見》的拆分部首是“亻”和“見”,其中“亻”是人部首,“見”是意符。筆畫總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侍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儀。春秋戰國時期,隨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國家權威的加強,大臣和諸侯紛紛派遣親信隨從侍立其旁,以示臣子身份和尊敬。這種禮儀由于秦漢以後成為正式的官式和儀仗,内容漸漸豐富,被稱為“侍從制度”。

繁體字“侍見”中的“見”字是使用繁體字形寫法,和簡體字一樣都表示“見”,沒有實質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許多變化。然而,《侍見》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和組詞

例句:

  1. 大臣們在皇帝宮殿門前侍見,恭敬地等待着皇帝下令。
  2. 他侍見在國王的身邊,一直守候着王下旨。
  3. 作為大臣,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侍見皇帝,向皇帝禀報政務。

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侍立、侍奉、侍候

反義詞:迎接、厚待、相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