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翫習的意思、翫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翫習的解釋

(1).狎昵。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上論》:“﹝内寵嬖近﹞新近於左右,翫習於朝夕,先意承志,因間隨隙,以惑人主之心,求贍其私欲。”

(2).玩忽。《後漢書·桓帝紀》:“詔書連下,分明懇惻,而所在翫習,遂至怠慢,選舉乖錯,害及元元。”《晉書·江統傳》:“而因其衰弊,遷之畿服,士庶翫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於骨髓。”

(3).成為習慣。《萬善同歸集》卷中:“譬如紙索,近香則香,繫魚則臭,漸染翫習,各不自覺。”

(4).鑽研。《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主者宜勑自今以後,羣臣皆當翫習古義,脩明經典,稱朕意焉。”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雜藝》:“吾幼承門業,加性6*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翫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翫習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翫習”是一個較為少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單字拆解并結合古文用法來理解:

  1. 翫(wán)
    本義為習慣、熟習,引申為因熟悉而輕視。如《左傳》中“翫歲而愒日”即指虛度光陰的怠惰狀态。

  2. 習(xí)
    原指鳥類反複試飛,後引申為反複練習、長期形成的行為或習慣。

合義:
“翫習”多指因長期接觸某事而過度熟悉,導緻輕視或疏忽。例如《後漢書》中“翫習虜态”描述對敵方習氣過于熟悉而放松警惕的狀态。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文,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含貶義(如習慣性懈怠)。建議替換為更通用的“熟習”“因循”等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翫習

翫習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玩耍、嬉戲、消遣等。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人們通常會使用這個詞來形容休閑娛樂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翫習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為翟部和攵部。其中,翟部表示與“羽”有關的東西,而攵部表示與“手”有關的東西。這個詞共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與繁體

翫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翟”在古漢語中指的是鳥的羽毛,而“攵”表示用手推、揮舞的動作。将這兩個部首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翫習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翫習的寫法為「翫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翫習的漢字寫法略有差異。其中,翫的古代寫法為「玩」,表示娛樂、玩耍;習的古代寫法為「習」,表示練習、學習。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即為翫習。

例句

1. 小明放學後喜歡與朋友一起翫習,享受輕松的時光。

2. 這個周末,我們一家人計劃到公園裡翫習一番。

組詞

翫遊、翫觀、翫玩、翫娛、翫賢

近義詞

嬉鬧、遊戲、娛樂、玩耍、消遣

反義詞

認真、嚴肅、專注、學習、訓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