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感詠的意思、感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感詠的解釋

感激詠頌。《晉書·隱逸傳·夏統》:“先公惟寓 稽山 ,朝會萬國,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澤雲布,聖化猶存,百姓感詠,遂作《慕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感詠是由“感”與“詠”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内心有所觸動而歌詠或吟誦,多用于文學語境中表達情感抒發。以下從字源、釋義及文學應用三方面詳述:


一、字義解析

  1. 感(gǎn)

    本義為“觸動人心”,《說文解字》釋為“動人心也”。引申為因外界事物引發的情感反應,如感動、感慨。在“感詠”中強調情感被激發的過程。

  2. 詠(yǒng)

    原指“長聲吟唱”,《毛詩序》稱“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後專指通過詩歌或歌謠抒發情志。“詠”既是表達方式,亦含藝術化呈現之意。


二、詞義界定

“感詠”可分層釋義:

該詞凝結了中國傳統“感物而動”的文藝觀,如《文心雕龍·明詩》所言“人禀七情,應物斯感”,強調情感與創作的共生關系。


三、文學傳統中的實踐

“感詠”作為創作動機,貫穿古典文學:

  1. 自然感興:如陶淵明《飲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由田園之景感詠忘言之境。
  2. 曆史懷古:杜甫《詠懷古迹》“怅望千秋一灑淚”,借古迹感詠家國之思。
  3. 贈答抒懷:蘇轼《和子由渑池懷舊》以詩酬和,感詠人生無常。

此類實踐印證了《禮記·樂記》“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的理論,凸顯主體與客體的互動關系。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 《毛詩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3. 沈德潛. 《說詩晬語》. 清代詩話本.
  4. 劉勰. 《文心雕龍》. 人民文學出版社.
  5. 《禮記·樂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感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由“感”和“詠”二字組成:

二、兩種主要解釋

  1. 感受贊美(文學性表達)
    指通過感受美好事物,以吟詠方式表達贊美之情,常見于文學、藝術評論領域。例如:“山水之美令人感詠”。

  2. 感激詠頌(情感性表達)
    強調因受恩惠而産生的感激之情,并通過言辭歌頌。如《晉書》中“百姓感詠”即指民衆對恩澤的感激與傳頌。

三、使用場景

四、古籍例證

《晉書·隱逸傳·夏統》記載,百姓因感念先王恩澤而作《慕歌》,此處的“感詠”即“感激詠頌”的典型用例。

“感詠”既可指審美層面的感受與藝術表達,也可指向情感層面的感恩與頌揚,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晉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采捕草圖纏弦車蘭沉靜齒至之車崇匠踹水楚界漢河次傳彈坐道質電征動心駭目鈍濁房兄番僞福安凫臛付之一歎歌梁鬲塞供招過目成誦骨肉相連蠱蝕河不出圖慧俊葫蘆僭差兼畜将慎降輿教順架勢急觞擠手捏腳九貢君德空明魁薦龍駒鳳雛魯邦邙山南華真人内姻凝冰排拫攀炎附熱炮壘辟塞棨信绮燕啓佑仁澤摅抱四時舞枉墨矯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