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口的意思、磬口的詳細解釋
磬口的解釋
見“ 磬口梅 ”。
詞語分解
- 磬的解釋 磬 ì 古代打擊兵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懸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衆。 缢殺:“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 古同“罄”,空,盡。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專業解析
磬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本義指古代樂器"磬"的吹奏口
釋義:
"磬"是中國古代石制打擊樂器,形如曲尺。"磬口"特指磬體頂部供懸挂或吹奏的孔洞,是樂器發聲的關鍵部位。
文獻依據:
- 《周禮·考工記》:"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描述磬的形制,含磬口位置)。
- 《說文解字》釋"磬":"樂石也,從石、殸,象懸虡之形",間接說明磬口與懸挂功能相關。
二、引申為梅花品種名
釋義:
宋代起,"磬口梅"成為蠟梅的著名品種,因花朵半開時狀如磬口而得名。其花瓣圓潤内斂,色澤金黃,香氣濃郁,被視為蠟梅上品。
植物學特征:
三、文學意象中的運用
古典詩詞常以"磬口"喻梅花之雅緻,如:
- 清代查慎行《蠟梅》:"磬口檀心蜜蠟成,仙姿元自玉皇京"
- 現代園藝文獻《中國梅花品種圖志》将"磬口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 var. grandiflorus)列為傳統名種。
參考資料:
- 李學勤《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範成大《梅譜》(廣陵書社《範成大筆記六種》)
- 王世懋《學圃雜疏》(《四庫全書》子部)
- 陳俊愉《中國梅花品種圖志》(中國林業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磬口”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植物學含義(主要用法)
指臘梅的一個品種,學名 Chimonanthus praecox,具有以下特征:
- 形态:花瓣較圓,深黃色,花心呈紫色,香氣濃郁,因花色得名“檀香梅”。
- 名稱由來:因花朵半開時形似古代樂器“磬”的開口,故稱“磬口梅”。宋代範成大《範村梅譜》記載:“雖盛開,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
- 分布與用途:原産中國山東、江蘇等地,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是重要的園林觀賞植物。
二、文學比喻(引申義)
在成語中,“磬口”比喻文章或言辭的開頭精彩動人,如同磬聲般清亮引人入勝。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注:植物學解釋為主要含義,且權威來源均指向臘梅品種;文學比喻僅見于個别詞典(如),使用頻率較低。
别人正在浏覽...
阿鵲鹽百千邊廂比畫冰翁殘疾兒童康複中心瘥瘼齒弊舌存馳走籌赈刺環丹母刀光劍影耋民鼎薦定論恫擾二號人物訛脫發家緻富犯頭豐钜改錐趕工梗沮耕器雚水骨像鶴鬓候缺戒心景深救亡闚伺欐枝隆厚妙筆生花木星蟠辟纰颣覃平窮客塞路賽社三頭政治山膚沈腰潘鬓拾帶重還施助手戰水月觀音泗濱缌麻喪肅奉宿負退厚撾築下場先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