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倐然”。1.迅疾貌。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八:“﹝青衣小兒﹞乃發聲而泣,倐然不見。” 宋 梅堯臣 《師厚明日歸南陽夜坐有懷》詩:“半夜出戶望,參畢已正中;倐然變陰黑,烈烈鳴窗風。”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又或夜靜月明,梢人見有物若巨木,偃卧沙際,方報告驚諦,則倐然入水。”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親》:“她的面色倏然蒼白了,連忙回身邀我進到内屋去。”
(2).形容輕微的聲音。 駱賓基 《寂寞》一:“夜裡,我得見星鬥永恒無變的陳列;得聽落葉墜地的倏然聲。”
“倏然”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該詞發音為shū rán,易與“突然”混淆,但更具文雅色彩。現代使用中多保留于詩歌、小說等文學創作或正式文本()。
倏然(shū rá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突然、急速。拆分部首為人,筆畫為10畫。
《倏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宣公十二年》:“宣公既喪,文公不在邑,成子戒司寇而出。與臧文仲遇于于洧。”這裡的“遇于于洧”就有“突然相遇”的意思。
繁體字“倏”形同于簡體,而“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㪋”。
在古時候,字形“倏”分為左右結構,左部為“|”,右部是人,表示突然動作。而“然”是由犬、火和灬組成,表達燃燒的意思。
1. 她倏然間出現在我面前,吓了我一跳。
2. 他急忙轉身,倏然跑向了出口。
組詞:倏地、倏忽、突然
近義詞:突然、急忙、猛然
反義詞:緩慢、慢慢、漸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