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esper;Venus]∶星名,即金星,又稱“長庚”、“啟明”
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史記·天官書》
(2) [Mount Taibai]∶山名,位于陝西省眉縣東南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 峨眉巅。—— 李白《蜀道難》
(3) [Taipai]∶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輸(原)穴。位于足内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主治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鐘
(1).星名,即金星。又名啟明、長庚。《史記·天官書》:“察日行以處位太白。” 司馬貞 索隱:“太白晨出東方,曰啟明。”
(2).古星象家以為太白星主殺伐,故多以喻兵戎。 唐 李白 《胡無人》詩:“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明 徐複祚 《投梭記·卻說》:“太白經天,旄頭徹夜光射。”
(3).旗名。 宋 陳亮 《忠臣傳序》:“然君父不以無道貶尊,則 武庚 視太白之旗,必有大不忍於此者。”《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馘 安祿山 之首,懸之太白。”
(4).河神名。《文選·枚乘<七發>》:“六駕蛟龍,附從太白。” 李善 注引 許慎 曰:“ 馮遲 、 太白 ,河伯也。”
(5).即大白。大酒杯。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上馬杯》:“ 萊公 酌太白飲之,曰‘上馬杯’。” 明 高啟 《次韻答朱冠君遊城西之作》:“笑看明月問狂客,我舉太白君當浮。”
(6).山名。在 陝西省 眉縣 東南。 唐 李白 《蜀道難》詩:“西當 太白 有鳥道,可以橫絶 峨眉 巔。”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記》:“ 太白山 ,在 鳳翔府 郿縣 東南四十裡,鐘西方金宿之秀, 關 中諸山莫高於此。其山巔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積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故以‘太白’名。” 清 黃遵憲 《聞車駕又幸西安》詩:“ 太白 去天真一握,裨瀛環海更西流。”
"太白"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點闡釋其核心意義及文化關聯:
星宿名稱
指金星,又稱"啟明""長庚",是太陽系中肉眼可見的明亮行星。《漢語大詞典》記載:"太白,星名,即金星。晨見東方為啟明,夕見西方為長庚"(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卷)。古代星象學中,太白星主殺伐,常與軍事征伐相關聯,《史記·天官書》稱"太白屬金,主兵戈"。
河神傳說
作為水神名號,見于《文選·枚乘〈七發〉》"六駕蛟龍,附從太白",李善注引許慎曰:"太白,河伯也"(來源:《昭明文選》卷三十四)。此稱謂與黃河祭祀文化密切相關,反映先秦時期自然崇拜特征。
酒星别稱
古代詩文常以"太白"代指酒星或酒器,如李適《罷相作》"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中隱含太白指代酒樽的意象(來源:《全唐詩》卷七十)。此用法多出現于唐代文人雅集唱和之作。
人物表字
特指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新唐書·文藝傳》載:"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來源:《新唐書》卷二百二)。其字號取自《詩經·小雅》"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暗合金星運行規律,寄寓才思如星輝璀璨之意。
中藥名稱
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太白"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功效,主要分布于秦嶺山脈(來源:《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六卷)。此稱謂源于地域性民間命名傳統。
“太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别稱與特性
太白是金星的古稱,又稱“長庚”(黃昏出現)或“啟明”(清晨出現)。古星象學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常與戰争、兵戎關聯。例如,李白詩句“太白入月敵可摧”即用此意象表達軍事征伐。
文獻記載
《史記·天官書》提到“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司馬貞索隱進一步解釋其晨出東方為“啟明”。
太白山位于陝西省眉縣東南,以險峻著稱。李白《蜀道難》中“西當太白有鳥道”即指此山,形容其地勢高絕。
足太陰脾經穴位,位于足内側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主治胃痛、腹脹、吐瀉等脾胃疾病,針灸時直刺0.5—1寸,可灸3—5分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如中醫穴位操作、太白山地理等),可查看相關來源。
報捷冰台沖口戳咕擔闆漢逢遭複回福筭複陶搿夥關切過舉駭怕海蜇合聚花徑潢飾漶化護養賈閣翦刷儉正蹇拙靜婉腰救取急張拘諸郡朝俊耆開先靠墊酪蘇淩朁令甓祴靈悟立足之地陸大夫猛暴冥悟秘器密詠恬吟末後摩弄内方盤店氣割青雲獨步侵惱然始仁懦三位一體傷沮少擋無系屍利市權食茱摅懷田父獻曝微單違亂烏頭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