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苟安的意思、苟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苟安的解釋

[be content with momentary ease and comfort] 苟且偷安。隻顧眼前的安樂,不作長久之計

一日之苟安,數百年之大患也。——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

詳細解釋

苟且偷安。《後漢書·西羌傳論》:“朝議憚兵力之損,情存苟安。” 宋 蘇轼 《乞開杭州西湖狀》:“臣以侍從,出膺寵寄,目睹 西湖 有必廢之漸,有五不可之憂,豈得苟安歲月,不任其責。”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二》:“作書、賦詩者,稍讀書,莫知大義,以為苟安其位一日,則一日榮。” 巴金 《春》二十:“他當初誤于苟安的思想,一步走錯,就被逼着步步走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苟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苟安”指隻顧眼前安逸,缺乏長遠規劃,以消極态度維持現狀,常含貶義。例如“苟安一時”形容為短暫安甯而放棄進取。近義詞包括“偷安”“苟且”,反義詞如“進取”“奮發”。

二、出處與演變

  1. 早期文獻:
    《後漢書·西羌傳論》提到“情存苟安”,指朝廷因畏懼損耗兵力而消極妥協。
  2. 宋代引用:
    陳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中批判“一日之苟安,數百年之大患”,強調短視的危害。

三、用法與例句

四、現代啟示

該詞多用于警示短視行為,強調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例如:“企業若苟安現狀,恐被市場淘汰”(可參考、5的造句邏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查閱《後漢書》、陳亮文集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苟安的意思

苟安是一個獨立的詞語,通常指的是因追求利益或安逸而不擇手段地生存或安居。它主要表示對于生活的安穩和舒適,對于困難和挑戰的逃避或忽視。

苟安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苟安由兩個部首組成:艹(草字頭)和宀(寶蓋頭)。苟的總筆畫數為9,安的總筆畫數為6。

苟安的來源

苟安一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中,是荀子對于莊子思想的批評。莊子強調自然無為,反對功利主義,主張追求内心的自由與超然,而苟安則指責那些隻追求表面功利并安于朝夕安逸的人。

苟安的繁體寫法

苟安的繁體字為「苟安」,保留了簡體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史書記載,古代的「苟安」字的寫法略有不同,「苟」字原為「葛」字加上「小」字旁,「安」字則是與現代寫法相同。

苟安的例句

1. 他隻顧苟安于溫暖的被窩中,對于外面的困難視而不見。

2. 這些人苟安在貧困的鄉村裡,缺乏對于自身命運的意識和奮鬥的精神。

苟安的組詞

苟安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許多短語或成語,例如:苟且偷安、不苟言笑。

苟安的近義詞

逃避、懶散、安于現狀、順從、逆來順受。

苟安的反義詞

拼搏、奮鬥、追求、進取、不安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