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寒族之出仕者。出身于寒門的官吏。《晉書·陶侃傳》:“伏波将軍 孫秀 以亡國支庶,府望不顯,中華人士恥為掾屬,以 侃 寒宦,召為舍人。”
“寒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晉書·陶侃傳》中記載,陶侃因出身寒門被任命為舍人,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寒宦的複雜态度:既有輕視,也認可其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晉書》原文。
《寒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在寒冷的環境中從事官員職務,通常用來形容貧寒潦倒的官員。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寒”和“宦”。
根據字的構造,可以拆分成“宀”和“宦”兩個部分,其中“宀”是上面的部首,表示行動,而“宦”是下面的部分,表示官僚。
在筆畫方面,它由13畫構成,其中“寒”的部分占了6畫,“宦”的部分占了7畫。
《寒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在古代,官員們需要接受科舉考試,通過考試才能進入仕途。然而,由于考試制度的不完善和腐敗現象的存在,許多貧寒的官員往往無法承受考試期間的寒冷環境,因而被稱為“寒宦”。
《寒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寒宦」,與簡體字寫法基本相同。
在古代,寒宦這個詞的字形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它的“宦”字由兩個古體字組成,一上一下,形狀類似于人坐在床上。這個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
1. 他從貧苦的家庭中出生,經曆了多年的寒宦,最終得以輔佐皇帝,功成名就。
2. 這位貴族子弟官拜寺寒官,過着一種貧困而清淨的生活。
1. 寒門:指貧寒的家庭。
2. 官運:指官員的職位和事業發展。
1. 窘境
2. 困頓
3. 窮困
1. 軟涼
2. 豪富
3. 榮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