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體的意思、散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體的解釋

[prose style free from parallelism] 不要求詞句整齊對偶的文體

詳細解釋

謂肢解身體。 北周 靜藹 《列偈題石壁》:“解形窮石,散體巖松……有求道者,觀我捨身,願令衆身,見我骸骨。”

不要求詞句齊整對偶的文體,即散文體。與“駢體”相對而言。 章炳麟 《文學論略》:“蓋自 梁 、 李 、 韓 、 柳 …… 來 、 張 之輩,競為散體,而自美其名曰‘古文辭’,将使駢儷諸家,不登文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體”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1. 文學文體(主要含義)
指不講究對仗、押韻的散文形式,與“骈體”相對。這種文體語言自由,結構靈活,常見于古代經傳史書和現代散文。例如《史記》《漢書》等著作多采用散體寫作。

2. 材料科學術語
指由微小固體顆粒組成的集合體,如砂石、粉末等物質形态。這一用法常見于工程或物理領域,描述顆粒物質的流動特性。

3. 古漢語特殊含義
極少數語境中可表示“肢解身體”,如北周靜藹《列偈題石壁》中的用法,但現代已罕見。

常見混淆點
需注意與“散文”的區别:散文屬于散體的一種,但散體更強調文體特征(非骈偶),而散文側重文學體裁(與詩歌、小說并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體

散體,一詞指的是文字的體裁和結構,也可表示一種散文體的文章。下面将介紹散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體的拆分部首為⺩(足字底),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散體一詞的起源較為模糊,但普遍認為源自于漢代儒家經典《易傳》中的一句話:“其文雖散,一義可得。”意思是盡管文字分布較散,但其中的意義可以得到。

繁體

散體的繁體字為「散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散體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專門的古代寫法例子,無法給出确切的描述。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散體的例句:

  1. 他的寫作風格獨特,作品多為散體小品。
  2. 這篇文章以散體結構呈現,給人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
  3. 散體文體常用于隨筆和散文中,更適合表達個人情感。

組詞

與散體有關的一些組詞包括:

近義詞

與散體意思相近的詞有:

反義詞

與散體意思相反的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