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體的意思、散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體的解釋

[prose style free from parallelism] 不要求詞句整齊對偶的文體

詳細解釋

謂肢解身體。 北周 靜藹 《列偈題石壁》:“解形窮石,散體巖松……有求道者,觀我捨身,願令衆身,見我骸骨。”

不要求詞句齊整對偶的文體,即散文體。與“駢體”相對而言。 章炳麟 《文學論略》:“蓋自 梁 、 李 、 韓 、 柳 …… 來 、 張 之輩,競為散體,而自美其名曰‘古文辭’,将使駢儷諸家,不登文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散體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釋義:

一、指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文體式

與講究對仗、聲律的“骈體”相對,泛指句式自由、不拘格律的文體。

例:

清代學者主張“散體”複興,以矯正骈文過于雕琢的風氣。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醫學/生理學中指松散的組織結構

特指肌肉、器官等失去正常緊實狀态,呈現松弛或衰弱的病理現象。

例: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若脾氣虛弱可緻肌肉散體無力。

來源:《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三、古代文體分類術語

魏晉後“散體”與“骈體”對舉,指秦漢以來質樸自然的古文風格。

例:

韓愈倡導古文運動,推崇《史記》的散體筆法。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四、物理狀态描述(古義)

指物質結構松散、不易凝聚的特性,如“沙土散體”。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權威參考依據: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修訂版
  4. 《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
  5.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散體”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1. 文學文體(主要含義)
指不講究對仗、押韻的散文形式,與“骈體”相對。這種文體語言自由,結構靈活,常見于古代經傳史書和現代散文。例如《史記》《漢書》等著作多采用散體寫作。

2. 材料科學術語
指由微小固體顆粒組成的集合體,如砂石、粉末等物質形态。這一用法常見于工程或物理領域,描述顆粒物質的流動特性。

3. 古漢語特殊含義
極少數語境中可表示“肢解身體”,如北周靜藹《列偈題石壁》中的用法,但現代已罕見。

常見混淆點
需注意與“散文”的區别:散文屬于散體的一種,但散體更強調文體特征(非骈偶),而散文側重文學體裁(與詩歌、小說并列)。

别人正在浏覽...

艾人拜壽白榻鬓鬒裁緝殘熱超世絶倫朝野斥奪持久戰出大恭垂纓處之泰然膽大心細砥行立名低聲狄鹽動悟頓頭方外之人浮涉拊石高翬胱氨酸關領規財好樣兒猴栗黃龍戰艦甲作進拔荊花浄麗及期鹫峯九刑積竹杖踉跄笠蓑緑瑩瑩麻槌買免暮天砰啪千牛刀清翠清年傾洩欽慕畎谷缺轶善家沈斥神鬼天收容所授業解惑松谷庵提騎忘己威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