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月的意思、提月的詳細解釋
提月的解釋
晦日。指農曆月終。《初學記》卷四“提月,晦日”引《公羊傳》:“提月六鷁退飛過 宋 都。提月者何?僅建是月晦日也。”按,今本《公羊傳·僖公十六年》作“是月”。
詞語分解
- 提的解釋 提 í 垂手拿着有環、柄或繩套的東西:提壺。提燈。提籃。提包。提盒。提綱挈領。 引領(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膽。提升。提挈。提攜。 說起,舉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議。提名。提案。提要。 将犯人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網絡擴展解釋
“提月”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指農曆的晦日(月終之日)
這是較為主流的解釋,常見于古籍引注。
- 含義:特指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即“晦日”。
- 出處:源自《公羊傳·僖公十六年》,原文記載“提月六鷁退飛過宋都”,後被《初學記》等文獻引注為“提月者何?僅建是月晦日也”。不過現存版本《公羊傳》中寫作“是月”而非“提月”。
- 用法:屬于古代漢語中的特殊時間表述,現代已較少使用。
二、作為成語的比喻義(較罕見)
僅有少量現代詞典收錄此用法。
- 含義:字面指“提起月亮”,比喻胸懷遠大抱負或志向高遠。
- 用法: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激勵語境,例如“青年當有提月之志”。
- 注意:該解釋尚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義。
補充說明
- 在姓名學中,“提月”被賦予積極寓意,如“頂天立地”“舉止優雅”等,但屬于文化衍生含義,非詞語本義。
- 需注意區分“提月”與“提攜明月”等類似表述,後者更側重借月光喻指引方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提月
提月,古時漢字中的一個詞,意為“将月垂挂于空中”。經過拆分可以得到部首“手”和“月”,共有11劃筆。提月一詞源自《詩經》,在古代文獻中也常用于形容美麗壯觀的景物。
來源
提月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經典文獻《詩經》中,其中有一句:“提月以為燈。”這句詩意即以月亮作為照明之物,突顯了月亮的光輝和美麗。後來,提月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詞彙,用于形容月亮挂在天空中的壯麗景象。
繁體與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繁體中,提月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提月的寫法略有不同,如今的寫法中,提月的“手”字部分原本是一個象形字,形似手的形狀,表示人的手舉起月亮。而“月”字部分則是由一個月字與一個口字組成,表示月亮垂挂在口中。
例句
1. 昨晚那輪提月真美,仿佛是精心擺放的明燈。
2. 這座山丘之上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提月景象。
組詞
提月可以組成以下詞彙:
提心(擔心)
提供(供給)
提升(提高)
提問(問問題)
提起(拿起)
近義詞
提月的近義詞有:
舉月
挂月
反義詞
提月的反義詞為“藏月”,用于表示月亮隱藏不可見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