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誦讀傳述;講述。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本事》:“有誦述先聖賢者,所作未足自稱。”《三國志·蜀志·尹默傳》:“﹝ 默 ﹞又專精於《左氏春秋》,自 劉歆 條例, 鄭衆 、 賈逵 父子、 陳元 、 服虔 注説,鹹略誦述,不復按本。”
“誦述”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òng shù(注音:ㄙㄨㄥˋ ㄕㄨˋ),其核心含義是誦讀傳述或講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誦述”既可指傳統意義上的誦讀與傳述(如古籍學習),也可擴展至現代的語言表達和信息傳遞行為。其内涵強調“通過語言媒介實現内容的複現與傳承”。
誦述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誦讀和叙述,表達某種言論或内容。字形上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讠(讠部),右邊是速(速部),總共有十五個筆畫。
“誦述”一詞的來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語言文化。在繁體漢字中,字形稍有變化,左邊的“讠”部分叫做“言”,右邊的“速”部分叫做“豖”,整個字的形狀更加複雜。繁體字的使用地區主要是港澳台地區。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在古代,人們用毛筆在竹簡、紙張上書寫漢字。因為寫字工具和書寫方式的改變,導緻字形的變化,包括字的結構、筆畫的順序和布局等方面。然而,“誦述”這個詞的含義在古今中都保持了不變。
1. 他誦述了一篇古文,聲音清晰而準确。
2. 她誦述了一段自己的經曆,深深地感動了聽衆。
3. 老師誦述了一首古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魅力。
組詞:誦讀、誦念、誦經
近義詞:叙述、講述、說
反義詞:傾聽、沉默、閉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