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頗胝迦的意思、頗胝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頗胝迦的解釋

亦作“ 頗眂迦 ”。指狀如水晶的寶石。《阿毗達摩俱舍論》卷二:“又頗胝迦、瑠璃、雲母水等所障雲何得見。”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頗眂迦,陟屍反,亦言婆破緻迦,西國寶名也。舊雲頗梨者,訛略也。此雲水玉或言白珠。”亦省作“ 頗胝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四天王捨金鉢,奉銀鉢,乃至頗胝、瑠璃、馬腦、車渠、真珠等鉢,無尊如是皆不為受。”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頗胝迦”是佛教經典中的音譯詞彙,源于梵語“sphatika”,指代一種透明純淨的礦物或寶石,通常意譯為“水晶”或“水玉”。據《佛學大辭典》記載,該詞在漢譯佛經中常與“琉璃”“瑪瑙”等并列為佛教七寶之一,象征清淨無染的修行境界。

從漢語詞源學角度分析,“頗胝”為梵語音節對應漢字的選擇性轉寫,“迦”則是梵語詞綴的音譯。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中特别注明:“頗胝迦,西國寶名也,青白色,瑩徹有光”,說明其特指具有特殊光學性質的天然礦石。

在佛教典籍中,《大寶積經》《華嚴經》等文獻多次提及此物,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三〇描述佛陀說法時“頗胝迦寶而為莊嚴”,用以比喻佛法的澄明智慧。現代礦物學研究者認為,古代所指的“頗胝迦”可能包含水晶、石英或特定玉石品類。

參考來源: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 玄應《一切經音義》
  3. 《大正新修大藏經》

網絡擴展解釋

“頗胝迦”是一個源自佛教典籍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發音與基本釋義

二、詞源與出處

三、别名與簡化形式

四、文化背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佛教七寶之一,象征純淨與珍貴,常見于漢譯佛經及唐代文獻中,反映了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痕迹。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佛教原典(如《俱舍論》)。

别人正在浏覽...

備課别樹一幟冰蔬不知天高地厚滄浪叟唱道谄曲超悟成敗興廢雠法醇醯詞宗大夥呆傻點茆丁西林東南雀飛鬥分恩化奮發有為感舊之哀構争行鍼戶房回天戶衛利交靈心美如冠玉命士明酌泥爛仆廢蒲社搶收螼蚓瓊钑求教秋禦起卧撒潑打滾燒薙適母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書蟲子騰虵條禁逖慕痛警童生秃頂頽放蛻衣橐駝之技轊椟違戀文彙閣文绉绉武陵灘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