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此起彼伏的意思、此起彼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此起彼伏的解釋

[rise one after another] 這裡起來,那裡伏倒或這邊起來,那邊伏倒。形容高潮疊起,從未止息

争取自由解放的鬥争此起彼伏

詳細解釋

這裡起來,那裡落下。表示連續不斷。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此起彼伏的抗 遼 鬥争給予 遼太宗 率領的 契丹 軍以沉重的打擊。”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二章:“在鼾聲此起彼伏中,領導人自己獨獨醒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此起彼伏”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ǐ qǐ bǐ fú,形容事物或現象連續不斷地交替出現,如這裡興起、那裡落下,形成連綿不斷的動态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事物接連不斷地發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常用于描述聲音、事件或局勢的交替湧現,如“歡呼聲此起彼伏”“矛盾此起彼伏”。

  2. 結構分析
    成語為聯合式結構(由“此起”和“彼伏”并列組成),中性詞,多作謂語或定語使用。


出處與演變


近義詞與用法


語法與示例


“此起彼伏”通過生動的動态比喻,刻畫了事物連續交替的活躍狀态,既有文學美感,又具現實表現力。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此消彼長”等靜态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此起彼伏的意思

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像波浪一樣依次進行或連續不斷地發生。通常用來描述聲音或動作起伏不定、時而高漲、時而低落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此起彼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

此 (cǐ):此字的部首是止,總計3畫;按照筆畫順序依次寫下是橫(1畫)、橫(2畫)和絲(3畫)。

起 (qǐ):起字的部首是走,總計10畫;按照筆畫順序依次寫下是橫(1畫)、豎(2畫)、橫(3畫)、豎(4畫)、豎(5畫)、撇(6畫)、捺(7畫)、豎鈎(8畫)、橫(9畫)和橫(10畫)。

彼 (bǐ):彼字的部首是彳,總計7畫;按照筆畫順序依次寫下是豎(1畫)、橫(2畫)、豎(3畫)、豎(4畫)、豎鈎(5畫)、橫(6畫)和豎(7畫)。

伏 (fú):伏字的部首是人,總計6畫;按照筆畫順序依次寫下是豎(1畫)、撇(2畫)、捺(3畫)、豎(4畫)、撇(5畫)和捺(6畫)。

來源

《此起彼伏》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中國古代文學家柯岩在其著作《原君書》中所寫的:“高士俶數夢瑤玉,九重天上鳴金。”這句話意思是高士俶在夢中得到玉佩,并在九天之上聽到了金鈴的聲音。後來,人們将“九重天上鳴金”改為了“此起彼伏”,用來比喻事物或聲音連續不斷地發生。

繁體字

此起彼伏的繁體字為:此起彼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此起彼伏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字形結構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會場上,觀衆的掌聲此起彼伏,熱烈而持久。

2. 雨點輕輕地打在窗戶上,發出此起彼伏的聲音。

3. 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歡聲笑語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組詞

此事、起伏、彼此、起色、彼方、伏擊

近義詞

接連不斷、連續、紛至沓來

反義詞

穩定、平靜、斷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