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慚的意思、無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慚的解釋

亦作“ 無慙 ”。 1.無所慚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神之來格,所貴無慚。”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舅氏多人物,無慚困翮垂。”

(2).引申指不遜于或當得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筆,研思之士,無慚匠石矣。”《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枰中舉國莫争先,女将馳名善戰。玉手無慙國手,秋波合喚秋仙。高居師席把棋傳,石作門生也眩。”

(3).不知羞愧。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六:“惟孜孜以安閑不擾為務,而不肯斯須就勞者,故聖人斥之為無慚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無所慚愧
    指行為坦蕩,内心無愧。例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中“神之來格,所貴無慚”,強調對神明無愧;唐代杜甫詩句“舅氏多人物,無慚困翮垂”,則表達了對自身境遇的坦然。

  2. 不知羞愧
    含貶義,指缺乏羞恥心。如明代陳繼儒《讀書鏡》提到“無慚人”指安于懶散、不願作為者,現代用法多形容無視道德底線的人。


二、佛教術語

在佛教中,“無慚”(梵語a^hri^kya)為心所(心理現象)之一,屬于隨煩惱: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褒可貶,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佛教釋義更側重心理層面的分析,而日常用法多與道德評價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慚的意思

無慚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沒有羞恥心,毫不慚愧。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慚的部首是無字旁,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無慚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秋官·大傅》中,意為無愧于人、無愧于心。

繁體

無慚的繁體字為「無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無慚寫作「無慚」。

例句

他在犯錯誤時從不感到無慚,總是推卸責任。

組詞

無慚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無恥、無羞、無驚等。

近義詞

無惡意、毫不羞愧、不知羞恥。

反義詞

有羞恥心、充滿愧疚、感到慚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