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苟安的意思、苟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苟安的解释

[be content with momentary ease and comfort] 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详细解释

苟且偷安。《后汉书·西羌传论》:“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 宋 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臣以侍从,出膺宠寄,目睹 西湖 有必废之渐,有五不可之忧,岂得苟安岁月,不任其责。”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 巴金 《春》二十:“他当初误于苟安的思想,一步走错,就被逼着步步走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苟安”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积淀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在不利环境中以消极态度维持表面安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只顾眼前,暂且偷安”,强调缺乏长远规划与抗争意识的行为特征。该词由“苟”与“安”构成会意结构,“苟”作副词表“暂且、姑且”之义,《汉语大词典》引《荀子·强国》注“苟且为暂时之安”,揭示其“以妥协换安定”的本质属性。

从语用层面分析,该词多用于贬义语境,《后汉书·西羌传》载“百姓力屈,不复堪命,皆为苟安之计”,展现其在历史文献中描述被动生存状态的典型用法。现代汉语中既保留“苟安一隅”等成语,也衍生出“科技苟安”“文化苟安”等新语境,指代回避根本矛盾、维持脆弱平衡的社会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苟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苟安”指只顾眼前安逸,缺乏长远规划,以消极态度维持现状,常含贬义。例如“苟安一时”形容为短暂安宁而放弃进取。近义词包括“偷安”“苟且”,反义词如“进取”“奋发”。

二、出处与演变

  1. 早期文献:
    《后汉书·西羌传论》提到“情存苟安”,指朝廷因畏惧损耗兵力而消极妥协。
  2. 宋代引用:
    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批判“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强调短视的危害。

三、用法与例句

四、现代启示

该词多用于警示短视行为,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例如:“企业若苟安现状,恐被市场淘汰”(可参考、5的造句逻辑)。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查阅《后汉书》、陈亮文集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敖仓罢出摈斥才术长叹诚说充分又必要条件出居错过时机褡联刀具刀片达言雕车贰尹泛酒梵侣肺札扶辅干象辇感诱构隙含葩鹤氅虹沴洪脉猴猿唤头环峙夹间金城桃隽哲雷殛拢头玟砧耐劳牛衣夜哭披帛披文穷变穷处曲尽趋走三监三损涩苦深藏若虚声价倍增省慎实信天主教头三脚难踢外按往躅窝憋五色诏虾酱享荐相商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