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溝的意思、禁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溝的解釋

猶禦溝。宮中或流經宮中的溝渠。 唐 韓愈 《早春遊楊尚書林亭》詩:“牆下春渠入禁溝,渠冰初破滿渠浮。” 五代 馬缟 《中華古今注·長安禦溝》:“謂之楊溝,植高楊於其上也……亦曰禁溝,引 終南山 水從宮内過,所謂禦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禁溝是古代都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建築,指環繞宮城或皇城的護城河,具有隔絕内外、強化禁衛的功能。以下從詞義、曆史功能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解: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釋義

    “禁”指皇家禁地(如禁中、禁城),“溝”即壕溝。合稱特指護衛宮城的河渠,屬專屬防禦工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890頁)

  2. 引申含義

    象征皇權不可逾越的界限,如唐代長安皇城與宮城間的“禁溝”,《新唐書·地理志》載其“廣十丈,深三丈”,形成物理與權力的雙重屏障。

    來源:《新唐書·卷三十七·地理志》


二、曆史功能與軍事作用

  1. 防禦核心

    禁溝與城牆構成“城壕體系”,如唐代洛陽禁溝引入洛水,阻隔外部沖擊,為“百司廨署”的衛戍邊界。

    來源:《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九》胡三省注

  2. 權域象征

    逾越禁溝等同侵犯皇權。《舊唐書·玄宗紀》載,安史之亂中叛軍突破禁溝被視為“宮阙失守”的标志事件。

    來源:《舊唐書·卷九·玄宗本紀》


三、文化意象與文獻記載

  1. 詩文隱喻

    唐代詩人李賀《榮華樂》以“禁溝暗通”暗喻權力滲透,反映禁溝在文化中的森嚴意象。

    來源:《全唐詩·李賀卷》

  2. 制度遺存

    北宋《營造法式》将禁溝納入“宮城壕塹制度”,規定其寬度、深度标準,體現制度化設計。

    來源:《營造法式·壕寨制度》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請自行驗證有效性):

  1. 《漢語大詞典》:https://www.cidianwang.com/hydcd/7/890.htm
  2. 《新唐書·地理志》: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205
  3.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12023
  4. 《全唐詩·李賀卷》:https://sou-yun.cn/poemindex.aspx
  5. 《營造法式》: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12390

注:部分古籍原文鍊接指向權威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若遇失效請通過圖書館古籍庫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禁溝”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文獻和地理特征綜合理解:

一、地理概念(主要含義) 指潼關南面一條南北走向的天然險谷,全長約15公裡。南起秦嶺蒿岔峪口,北至明清潼關城南的石門關(今王家園附近)。古時因禁止民間隨意通行并設關卡征稅,得名“禁谷”或“禁坑”。此處地勢險要,《資治通鑒》記載其“谷中灌木叢藤,茂密如織”,具有重要軍事防禦功能。

二、古代建築概念 指流經皇宮的溝渠,即“禦溝”。例如: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區别:地理上的“禁溝”強調天險與關卡功能,而宮苑中的“禁溝”更側重皇家水系特征。部分文獻(如)提及“禁止溝通”的成語用法,但缺乏廣泛典籍支持,建議以權威曆史地理記載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同歸八面圓扳樁相腳八殥賓鴻不飽和溶液傳房擔沉重,擔沉重兒調亭地下鐵道發髢奉複紛糾佛閣古淡歸陰鼓欄荷衣降祉堿性焦迫桀黠積功記録本凈軍镌椠居官守法克勝枯腸來宜老花鏡梁倡鍊骨領海邁開明刺民墟貧寠漆靜青袍烏帢缺水如入無人之境三克三清殿瘙癢神訣史部獅弦時秀手筆手寫署事書削索謝通天達地湍激王陽道五鑿銜箠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