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配軍的意思、配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配軍的解釋

[exile;banished person] 古時因處流刑發配到邊遠去充軍的罪犯

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禮管待配軍。——《水浒傳》

詳細解釋

因流刑發配戍邊的軍卒。 宋 洪邁 《夷堅支志癸·東流道人》:“少年中兩人最不堪,且又恃衆,交口肆駡,至雲:‘定是箇配軍賊。’”《水浒傳》第二回:“ 高太尉 喝道:‘你這賊配軍,且看衆将之面,饒恕你今日之犯。’”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 唐 詩人、 清 配軍……他們豈肯與天涯地角共一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配軍”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稱謂,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詞義

指因犯罪被判處流刑并發配到邊遠地區充軍的犯人,屬于古代刑罰制度的一部分。常見于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文獻,尤其在《水浒傳》等白話小說中高頻出現(如高俅罵林沖為“賊配軍”)。

二、曆史背景

  1. 刑罰性質:屬于流放刑的延伸,犯人需在戍邊或苦役中服刑。
  2. 社會地位:配軍身份帶有強烈貶義,常被視作社會底層群體。

三、文學引用

四、近義表達

同義詞為“配兵”(見《水浒傳》第十三回),法語直譯為“被流放者”(banni/exilé)。

注:提到的“戰争中輔助軍隊”釋義未見于其他權威文獻,可能為誤釋,建議以主流解釋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配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配軍》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在戰争或軍事行動中,為增強某一部隊的戰鬥力而派遣其他部隊或人員提供支援的行為。這種支援可以包括提供物資、增援軍力或執行其他任務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配軍》這個詞由《士》和《阝》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士》是指士兵,也表示軍隊;《阝》是一個偏旁部首,常見于與山、邑等字有關的漢字中。它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

《配軍》一詞源自于古代漢字,傳承至今。它在戰國時期的文獻中首次出現,後來逐漸成為一個用于形容軍事行動的常用詞彙。

繁體

《配軍》的繁體字為「配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配軍》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配軍」,使用的是繁體字形。

例句

1. 當敵軍增強了戰鬥力,我們需要向前線配軍支援。

2. 國家為保衛邊疆安全,立即配軍前往邊境。

組詞

1. 配兵:指派人員或部隊去支援或增援。例如:新的作戰計劃需要配兵4000人。

2. 配備:指為滿足某種需求而提供必要的物資、設備或人力。例如:我們需要為這個項目配備更多的工作人員。

3. 配屬:指将某個單位或人員分配到特定的崗位或部門中。例如:他将被配屬到科研團隊中。

近義詞

1. 增援:表示派遣其他部隊或人員來支援某一部隊。例如:緊急情況下,需要增援的部隊應立即前往。

2. 支援:表示為某一部隊提供物資、人力或其他形式的幫助。例如:我們需要向受災地區提供支援。

反義詞

孤軍:與《配軍》相反,表示在戰鬥或行動中沒有得到其他部隊或人員的支援或增援。例如:他們孤軍奮戰,最終戰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