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囑的意思、付囑的詳細解釋
付囑的解釋
吩咐;叮囑。 唐 黃滔 《龜洋靈感禅院東塔和尚碑》:“故将儀貌若生而葢棺,晦朔不逾而啟土,從付囑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臨川巫》:“巫知必死,正付囑後事,忽如人擊其背,即踣于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甯》:“生又付囑再四, 吳 鋭身自任而去。生由此飲食漸加,日就平復。”
詞語分解
- 付的解釋 付 ù 交,給:支付。托付。付款。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付訖。付出。付與。付之一笑。付諸東流。 量詞,指中藥(亦作“服”):一付藥。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囑的解釋 囑 (囑) ǔ 托付,告誡:遺囑(人死前托付的話)。醫囑。叮囑。囑咐。囑托。囑告。千叮萬囑。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付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付囑”指将事情或責任托付給他人,并加以叮囑,強調委托與信任的雙重含義。拆解來看:
- 付:以財物或具體事務相托;
- 囑:通過言語明确交代。
二、詳細解釋
-
日常用法
表示将任務、照顧責任等委托他人,常見于生活場景。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嬰甯》中“生又付囑再四”,即反複叮囑托付的描寫。
-
宗教與文化背景
在佛教經典中,“付囑”特指佛陀将弘揚佛法的使命托付給菩薩或弟子,如堯舜傳位般的鄭重傳承。例如《法苑珠林》提到“親受付囑”,體現重大責任的交接。
三、使用場景
- 日常委托:如将事務托付親友時叮囑細節;
- 文學表達:用于描述人物間的鄭重托付;
- 宗教語境:指佛法或使命的傳承。
四、經典例句
- 唐·黃滔:“從付囑也”(遵從托付行事);
- 宋·洪邁《夷堅乙志》:“正付囑後事”(臨終托付)。
五、文化關聯
“付囑”與“護念”常被類比為父母的不同角色:如母親般守護(護念),如父親般傳承責任(付囑)。這一對比深化了其情感與信任的意蘊。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宗教及現代詞典的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佛教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付囑》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在離世前向親朋好友留下遺言或交代事情。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更多信息。
首先是拆分部首和筆畫。《付囑》這個詞的部首是付(fù),它的意思是給予,表達了向他人傳達信息或意願的含義。《付囑》共有12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形式是「付囑」,由于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差異,繁體字顯示的結構和形狀更加複雜。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付囑」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一緻。古人用毛筆蘸墨,按照特定的筆畫順序書寫字形,整體結構與現代寫法相似。
下面是一個例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付囑妻子照顧好孩子。”這個例句展示了《付囑》這個詞的使用場景,即在臨終前将心願或事情囑托給他人的情境。
除了《付囑》,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成短語或句子。例如,「遺囑」意思與《付囑》相似,表示在死後留下的書面意願。另外,「交代」也可以用作近義詞,表示向他人交付或交待事情。相反的,反義詞可能沒有明确的詞彙對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