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位傑出的人物。舊時多以稱著名文士。(1)指 唐 王勃 、 楊炯 、 盧照鄰 、 駱賓王 。《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 烱 與 王勃 、 盧照鄰 、 駱賓王 以文詞齊名,海内稱為 王 、 楊 、 盧 、 駱 ,亦號為‘四傑’。”(2)指 宋 韓琦 、 範仲淹 、 富弼 、 歐陽修 。見 宋 蘇轼 《〈範文正公集〉叙》。(3)指 宋 曹绛 、 劉焘 、 崔執柔 、 劉正夫 。 清 史夢蘭 《異號類編·聯稱》引《姓譜》:“ 曹絳 ,字 元象 ,與 劉燾 、 崔執柔 、 劉正夫 在太學,號四傑。”(4)指 宋 歐陽弇 、 歐陽弈 、 歐陽弁 、 歐陽彜 。 清 史夢蘭 《異號類編·聯稱》引《姓譜》:“ 宋 歐陽彜 , 盧陵 人,與兄 弇 、 弈 、 弁 俱有文采,時稱四傑。”(5)指 元 木華黎 、 博爾術 、 博爾忽 、 赤老6*溫 。《元史·木華黎傳》:“﹝ 黎 ﹞與 博爾術 、 博爾忽 、 赤老6*溫 事 太祖 ,俱以忠勇稱,號掇裡班曲律,猶華言四傑也。”(6)指 元 柳貫 、 黃溍 、 虞集 、 揭傒斯 。《元史·柳貫傳》:“﹝ 貫 ﹞與 溍 及 臨川 虞集 、 豫章 揭傒斯 齊名,人號為儒林四傑。”(7)指 明 高啟 、 楊基 、 張羽 、 徐贲 。《明史·文苑傳一·高啟》:“ 明 初, 吳 下多詩人, 啟 與 楊基 、 張羽 、 徐賁 稱四傑,以配 唐 王 、 楊 、 盧 、 駱 雲。”(8)指 明 何景明 、 李夢陽 、 邊貢 、 徐祯卿 。《明史·文苑傳二·何景明》:“然天下語詩文,并稱 何 、 李 ,又與 鬔貢 、 徐禎卿 并稱四傑。”(9)指 明 顧華玉 、 陳魯南 、 王欽佩 、 顧英玉 。 明 周晖 《金陵瑣事》卷三:“ 顧華玉 、 陳魯南 、 王欽佩 、 顧英玉 ,人稱 金陵 四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四傑漢語 快速查詢。
“四傑”是漢語中對特定領域或時期中四位傑出人物的合稱,通常指在文學、政治、軍事等領域有卓越成就的人物組合。以下是詳細解釋及曆史實例:
“四傑”指代某一領域或曆史階段中被公認的四位頂尖人物,強調其才能、品德或成就的突出性。該詞常見于文學、史學評價體系,具有褒揚和總結時代特色的作用。
初唐四傑
指唐代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簡稱“王楊盧駱”。他們反對南朝宮體詩風,推動唐詩向剛健風骨轉變,代表作如王勃《滕王閣序》、駱賓王《帝京篇》等。這一組合對唐代詩歌發展起到承前啟後作用。
北宋四傑
包括韓琦、範仲淹、富弼、歐陽修,均為北宋政治改革(如慶曆新政)與文學革新的核心人物。例如範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歐陽修領導古文運動。
其他曆史組合
四傑的共性在于突破舊有範式,例如初唐四傑将詩歌題材從宮廷拓展到邊塞、送别等現實場景,并奠定五言律詩的基礎。其評價常伴隨争議,如楊炯曾言“恥居王後,愧在盧前”,但整體被視為革新先驅。
該詞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曆史評價,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作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文獻或《舊唐書》《明史》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