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inoline] 一種刺激性的油狀含氮堿C 9 H 7 N,通常從*********蒸餾得到,或從苯胺合成,可被氧化成喹啉酸和煙酸,它是許多生物堿(如奎甯)、抗瘧藥物、抗阿米巴藥和染料的母體
[英quinoline]有機化合物,無色液體。醫藥上做防腐劑,工業上可制染料。
喹啉是含氮雜環化合物的一種,其化學式為C₉H₇N,屬于芳香族有機化合物。該詞源于拉丁語“quinium”(金雞納樹屬)與化學命名後綴“-ine”組合而成,中文名稱采用音譯結合意譯的方式确定。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喹啉特指具有苯環與吡啶環稠合結構的無色油狀液體,具有特殊刺激性氣味,難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機溶劑。該物質最早由德國化學家弗裡德裡希·基平于1834年從煤焦油中分離獲得,現主要通過斯克勞普合成法工業化生産。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藥物、染料等”。根據《化學物質命名原則》,其系統命名為1-氮雜萘,分子結構中氮原子的存在位置決定了其化學活性,這種特性使其在醫藥領域(如抗瘧疾藥物合成)、農藥制造(殺蟲劑原料)及染料工業中具有廣泛應用。
喹啉(Quinoline)是一種重要的雜環芳香化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結構 喹啉的分子式為C₉H₇N,由苯環與吡啶環并合而成,因此也被稱為苯并吡啶或氮雜萘。其結構含有一個吡啶型氮原子,孤對電子未參與共轭,使其具有弱堿性(20℃時pKa≈4.85)。
2. 物理性質
3. 化學性質與反應
4. 制備與用途
5. 生物與安全信息 喹啉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存在于某些生物堿中,但需注意其毒性,接觸時需防護。燃燒或分解時需避免吸入有害氣體。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合成方法,可參考化學數據庫或專業文獻(如、6、11)。
挨倚拔號百啭剝制鼻炎朝達辰勾持權儲說村濁打杠子發熱拂世祔祀公買公賣共首逛廟祼圭鼓亂鼓鰓荷鼻阖蘇鶴膝風皇懼黃闼虎口扳須賤貿結識稽據卷葉蟲拘儜口棧喇喇忽忽老齡靈帷邏巡馬畜蒙罩暮色蒼茫唔哝慓悍破俗乾景千秋歲清嘯沁人肺腑氣籲籲儴徉人民教師缫絲娘山衆豕交獸畜時韻疏松死生存亡肅修亡荊武溪笛羨賦洗劫